笔记内容整理自中国大学MOOC陈昌凯老师的《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视频。
一、延迟满足
冷系统(理性):认知和策略性的注意调配,主要表现为儿童的各种注意分心活动,它可以延长延迟满足的时间。
热系统(感性):是情绪的基础,是由先天的,受刺激即被激活的注意调配,主要表现为儿童持续将注意力固定在奖励物上。
发展心理学:人的一生如何成长和变化?考察个体在生命历程中行为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二、婴儿气质
-
发展遵循的原则:
- 头尾原则
- 近远原则
- 等级整合原则
- 系统独立原则
-
新生儿反射
- 吮吸反射(Sucking Reflex)
- 吞咽反射(Swallowing Reflex)
- 定向反射(Rooting Reflex)
- 咳嗽、打喷嚏、眨眼反射
- 游泳反射
- 抓握反射
- 强直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又叫击剑反射(Fencing Reflex)
-
脑神经元数量
- 出生时:80%
- 两年内:剩下20%
气质(Temperament):指个体的唤醒模式和情绪特点,在不同年龄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
婴儿气质类型
- 易养型婴儿(Easy Babies):具有积极倾向,身体运作有规律,适应性强,有好奇心,情绪处于中低强度的状态;
- 难养型婴儿(Difficult Babies):心境偏向消极,适应性弱,面对新情境时倾向于退缩;
- 发动缓慢型婴儿(Slow-to-warm Babies):不太活跃、对环境的反应相对平静,适应缓慢。
由于神经的作用,婴儿有着各自的气质类型,而各种气质类型并没有好坏之分,又同时受到遗传、环境和文化种种因素的影响。
三、情感依恋
依恋(Attachment):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且当其在场的时候,感觉到安全的心理倾向。如恒河猴试验,幼猴依恋绒毛无奶的母亲,证明了身体接触的重要。
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婴儿六个月开始。
Hendrik Antoon Lorentz 将鸟的依恋称为印刻现象(Imprinting Phenomenon)
-
依恋类型
- 安全依恋型(Securely Attached)
- 回避型(Avoidant)
- 抗拒型(Resistant)
- 混乱型(Disorganized Type)
不安全依恋模式儿童的看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儿童的需求,没有很好地与儿童进行互动。
幼年依恋的质量与其成年之后的恋爱关系有非常大的关联。
-
如何形成与孩子的安全依恋关系
- 多给孩子拥抱
- 信守承诺,说到做到,不要向孩子编造谎言
- 孩子不愿分离时,尽量跟他说清楚离开的原因,并告知他什么时候回来,而不要采取恐吓或大骂的方法;
- 多抽时间来陪伴孩子。
四、咿呀学语
- 技能
- 条件反射
-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ed Reflex):个体学习是以特定方式对一个中性刺激进行反应,而这个刺激原本并不会带来这种反应方式。
- 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 Reflex):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自发反应会根据结果的正性或负性而得到增强或减弱。
- 习惯化(Habituation):在某个刺激重复多次呈现后,让我们对它的反应会发生降低。
- 模仿(Imitation)
- 条件反射
前语言交流(Prelinguistic Communication):咿呀学语(Babbling)
符号语言(Symbolic Language):手势与言语激活的脑区域是相似的。
先天论(Nativism)认为语言的发展是遗传的结果,它受到与生俱来的机制所引导。
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激进派政治人物、无政府主义者,“活着的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认为人生来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语言具有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人脑具有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acquisition Device)。
五、性别认同
婴儿的社会性微笑(Social Smile)
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ing):有意地搜寻他人的情感信息,以帮助理解不确定情境的含义。
教育婴儿,养育者的态度需保持一致,避免婴儿感到混乱和不安。
婴儿的自我意识:点红试验(在婴儿鼻子上点一个红点,看其照镜子时是否会摸自己的鼻子)
-
性别
- Sex:生理、解剖学上的性别特征,包括性器官和性行为的特征。
- Gender:两性的社会知觉、社会角色以及受到文化影响成分比较大的那些东西。
-
性别意识:学前期建立
- 幼儿角色扮演(Role Play),行为的模仿
- 这些性别差异是父母或环境强化的结果,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 同性偏好
- 性激素、社会学习理论:性别适宜性
- 性别认同障碍
最新教育理念:弱化性别教育,刚柔并济。
六、游戏人间
- 自言自语(Soliloquy)
- 内部对话(Internal Dialogue)
- 幻想游戏(Fantasy Play):以想象能力为基础,使物体和人物表现出新的身份或具有新的意义。如,过家家。感觉运动游戏(Sensorimotor Play)、符号化游戏(Symbolic Play)。
教育专家认为,应该给予儿童灵活的、限制少的游戏材料,如日常用品。
游戏是儿童形成道德最好的方式之一。——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两难故事(Moral Dilemmas):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海因茨的男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只有一种十分昂贵的药可以救她,但他无法赚到足够多的钱来买药。而药店的老板说,自己就是为了赚钱,不肯把药降价出售。于是,海因茨半夜闯进店里偷了药给妻子治病。问:海因茨的做法合适吗?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判他的罪吗?
- 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提出了人的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
-
前习俗水平(Preconventional Level)
- 以惩罚和服从为导向的阶段,只是通过一件事情的结果来判断好坏。如,“海因茨的做法是合适的,否则他的妻子会病死”、“海因茨不该偷药,因为他会被抓去坐牢”。
- 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导向的阶段,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你帮我,我也帮你”的关系,而非依靠忠义感恩或公平来建立的。如,“不赞成海因茨的行为,因为药店老板就是为了赚钱”。
-
习俗水平阶段(Conventional Level)
- 以人际和谐为导向的阶段,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如,“海因茨偷药的动机虽然不坏,但却违法,不该做”。
- 判断的依据是规则和法律,但由于情、法、理三者有时难以兼顾,善恶判断常会出现相互矛盾。如,“海因茨偷药救妻子合乎情理,但偷药行为是违法的,应该被禁止”。
-
后习俗水平(Post Conventional Level)
- 法律或习俗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由大家商定决定的,也是可以由于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的。如,“对海因茨表示同情,愿意为其出庭辩护请求减刑”、“法律允许老板不顾别人的死活赚钱是不对的”。
- 一种更高的水平:超越个人得失,而将这样的一个水平上升到人类的普遍伦理之上。 如,“对海因茨的行为表示赞许”、“反抗药店老板牟取暴利的行为”,你认为生命更高贵,为了救人危难,你会甘愿蒙受屈辱和惩罚,因为你认为这种行为是高尚的。
-
前习俗水平(Preconventional Level)
七、学习方式
-
三种学习方式
- 经典条件反射
-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老鼠,触碰开关得到食物),先有反应再有刺激,即行为的结果增加了行为产生的频率。
- 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如,谈恋爱。本质是模仿。
-
榜样行为的结果对儿童是否会表现出类似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
- 班杜拉的实验:给儿童观看录影,内容是一个成年人对一个人形玩偶使用暴力,再将影片中的人形玩偶拿给儿童。
- 如果成人的暴力行为受到了惩罚,则儿童很少出现暴力行为;
- 如果成人的暴力行为受到了奖赏,则儿童会更多地出现暴力行为;
- 如果成人没有受到惩罚或奖赏,则儿童的暴力行为会介于二者之间。
- 相隔一段较长的时间后,三组儿童的暴力水平都会趋于中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暴力行为的结果的限制和促进作用慢慢地减弱了)
- 班杜拉的实验:给儿童观看录影,内容是一个成年人对一个人形玩偶使用暴力,再将影片中的人形玩偶拿给儿童。
八、行为塑造
惩罚:不让人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你已经习惯拥有了某种东西,突然它被取消了,你便会有一种负向的情绪。如,每天送女神一大束鲜花,坚持一年,突然停止。女神会回来追你。
-
表扬 vs 鼓励
- 第一轮测试
- A组:进行表扬:You must be very clever.
- B组:进行鼓励:You must make great efforts.
- 第二轮测试(自由选择)
- A组:选择同等难度
- B组:选择更高难度
- 第三轮测试(增加难度)
- A组:相当痛苦
- B组:乐在其中
- 第四轮测试(与第一轮测试一样)
- A组:成绩下降20%
- B组:成绩上升30%
- 总结
- (B组)鼓励让孩子发现自己可以控制成功与否;
- (A组)简单的表扬剥夺了这种可控性。
- 第一轮测试
-
外界的物质奖励,有时候会替换我们的内在动机。
- 意大利移民萨尔瓦多来到美国,其邻居是一些非洲移民。萨尔瓦多喜欢每天下午在院子里用留声机放歌剧,且声音放得很大,非洲兄弟们不喜欢歌剧,前来警告萨尔瓦多。然而萨尔瓦多忍不住继续放。非洲兄弟忍无可忍,将他打了一顿。日复一日,萨尔瓦多每天坚持放音乐,每天都会被非洲兄弟群殴。一天,被群殴后的萨尔瓦多颤颤巍巍地给每个非洲兄弟发了10美元。非洲兄弟感到很奇怪,一边笑话萨尔瓦多傻,一边嘻嘻哈哈地离开了。就这样重复了一个星期,每次他们把萨尔瓦多打一顿后,每人都会得到10美元。一周后的一天,非洲兄弟例行惯例开心地结伴前往欧打萨尔瓦多。而这一次,萨尔瓦多被打后,称自己实在没钱了,只给了每人一美元。非洲邻居非常失望,骂骂咧咧地接过钱离开了。次日,当歌剧再次响起,非洲兄弟面面相觑,认为一美元太少了,什么也做不了,便没有再去了。从此,萨尔瓦多和他的留声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非洲兄弟把欧打萨尔瓦多的目的从为了“不许他放歌剧”变成了“为了赚取萨尔瓦多的10美元”,所以当钱变少时,他们就不再有动力了)
- 同理,老板给员工加薪,有可能会让员工失去自发的热情。(认为钱才是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