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的反思日更,是从3月25日开始的,整个3月共输出9篇反思日记,具体如下:
写好反思日记后,我发现有些反思的问题,会反复发生。虽然事情看上去不一样,但究其本质是一类事。为什么我会做了反思仍然掉坑呢?
我原来的反思模型如下:
1.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
(1)表面问题:
(2)实际问题:
场景还原:
(3)我的错误假设:
a.
b.
2.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
3.在这样一个矛盾出现、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我的心理表现怎样?
(1)
(2)
(3)
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觉得
4.怎样解决,有什么启示?
(1)
(2)
(3)
这套反思模板是从《好好学习》这本书直接借鉴的,完全没有修改。使用这套模板,可以使我很好的找到自己的错误假设、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改进方法。
但事后按照反思的改进方法去改进,却很少。也就是说,改进方法都没落地。
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到底为什么明明做了反思,却没有改变呢?
1
永澄老师说,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改变。
这里的假设是,改变才是真正的价值。
如何反思才能改变呢?必须进行系统映射,从原理端找到改变的关键。你可以在哪里找到呢?系统思维:输入 - 系统 - 输出,所谓的改变,人们常认为是结果发生改变,也就是输出改变。所以,改变的关键是:更换系统。
所以,反思问题只需变成一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要用什么方法?
我之所以反思后没发生改变,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反思出来的方法,从逻辑上有问题。我可能从发生的结果上,只分析了一个原因,然后就说是解决办法了。我也可能只是根据客观的过程,推到出了结果。总之,我的反思深度很浅,或者反思归因有误。二是我只反思出了方法,却没有行动。
针对第一个问题,永澄老师给出了反思能力发展路径图:
其中,反思对象包含人和事,要重点对思考过程进行反思。
此外,永澄老师还给出了完整的反思能力结构图:
我的反思,通常是事后反思,所以对事情进行中可能出现问题的位置没有预测。现阶段,我还属于起步的笨拙期。
此外,我也没有对形成决策的思考过程进行再一次思考,分析当时决策前思考问题的出处。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想了一下,我的反思没有形成闭环,没有想这类问题可能出现的场景、下一步行动,以及行动反馈。
于是,我的反思模板加上了:
(5)可能出现的场景
(6)下一步行动
(7)行动反馈。
2
为了使我的反思可以持续落地,持续带来改变,我想要把反思的内容再思考、整合,于是打算每个月做一次整合。
从3月出发,我做出了下面的整合:
关键词:
影响圈、关注圈、掌控、使用价值、作品声音、认知结构、方法策略、注意力、执行力、反馈、批判性思维、动力、阻力、最小行动
3
场景1:被动做的事、能力不足以很好完成的事(笨拙期需要做的事)、为了交差的事、认为不重要的事等。
实质问题:目的手段化,抱有想要交差的错误假设。
更新信念:寻找做事的积极意义,踏踏实实做事,以终为始,不为了完成而完成。
解决方法:CG + RSQC
最小行动:开始前问自己: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场景2:做分享、输出作品声音、利他等。
实质问题:错把价值和使用价值当做一回事。
更新信念:作品声音,在重视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使用价值。
解决方法:考虑对象的需求;确保积累到一定程度,持续输出高价值高品质的作品;心态上不要做救世主,而要做学习、成长者。
最小行动:问自己:对象最想知道什么?
场景3:忍受麻烦、没动手改变小习惯、不能按照目标推进任务、想做很久的事却没做等。
实质问题:做事的阻力大于动力
更新信念:揪出反复出现在生活中的小麻烦,从最小行动开始,一一解决;以终为始,看到目标实现的样子,设置最小抓手,行动起来。
解决方法:找到做事的动力及阻力,增加动力、减少阻力,从最小行动开始。
最小行动:如果我想要解决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解决了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场景5:习惯性使用过去的老方法,不了解对象的基础上盲目开始等。
实质问题:方法、策略无效
更新信念: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对象的特点,再行动;告别路径依赖,告别平庸的策略,迎接让自己起飞的新策略。
解决方法:价值思维 + 系统思维 + CIP
最小行动:我用的是不是以前常用的方法?以前用这种方法,我成长了吗?我对自己要做什么了解吗?我为什么要做呢?
场景6:指责(包括自我指责)、抱怨、烦、压力大等试图改变和影响关注圈的事情所引发的情绪。
实质问题:想要改变关注圈。
更新信念:给孩子足够的信心,她可以自己成长;对可以间接控制的问题,采取移情而不是针锋相对,以身作则而不是口头游说;对无法控制的问题,微笑面对。
解决方法:觉察、接纳、管理情绪,把注意力放在可以控制及可以间接控制的事情上。
最小行动:画第三视觉小人。
4
3月反思做的不太好的地方:
1.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的层次偏浅,或者胡乱归因。
2.更新信念没有明确边界,出现偏差。
3.下一步行动内容多、任务重、执行起来压力大。
如何改进:
1.在反思原因的时候,要从人以及事两个方面反思。在人这个层面,更多考虑身份、信念等2、3层思维,在反思事时,深挖,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反思是对思考的思考,因此要更多地使用思维模型,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要把解决方法系统化。
2.自己提问+同伴提问的方法。更新好信念后,自己先针对信念提出问题,并思考、修改。之后,再请一邦帮忙提问,思考、修改完善。最终目的是确定信念的使用边界。
3.下一步行动,每次只明确一条,最有效最好启动的一条,逐步迭代。此外,行动后的反馈也要随时记录随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