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清华北大调整招生政策,增加北京生源46名,带来社会哗然。北京每年上清北的能有三四百人,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想象的。因为有些地区全省能上985高校的比例也就1%,而北京人上清北的比例就有1.6%,更不要说北京有11所985高校,24所211高校。这也太不公平了,清北是中国人的,不能仅仅成为北京人的。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为何清北等高校愿意录取北京学生,不愿意录取地方上的高分孩子?因为北京孩子学习成长的经历不同,视野不同,家长给孩子成长的支持不同,孩子的素质发展更全面。进入大学后,北京孩子的适应度更好一些。姑且不论文章的结论是否经过严格调查,但也确实提出一个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考高分?是为了上好大学?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时刻警醒,面对孩子们,我们到底期待如何引领他们的成长?如果没有高考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加清醒地回答教育目的是什么?
今天听了陈罡校长的讲座,特别一震,教育目的不能成为文件里的话语,墙壁上得口号,应该成为教师内心深处最核心的教育理念。喜欢叶圣陶和怀海特先生说的,理解儿童,承认他们像植物一个样,是有生命的,是自己能够生长的。只要我们能激发与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