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在他的《见识》一书中讲过一件事。有一次他去北京出差,要从一个酒店搬到另一个酒店,有个朋友自告奋勇帮他搬家。开车到距离酒店一条街的位置时,朋友对他说:我就不过去了,你自己能过马路吗?吴军表示当然可以。
他拎着两个大箱子到了酒店后,朋友打来了电话说刚才有点不够意思,应该把他送到酒店门口。吴军礼貌性回复了几句并对他表示了感谢。
这个朋友在接送吴军的过程中足足花了2个多小时,何不多用5分钟把吴军送到酒店门口,为这次的帮忙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比赛中,我们知道临门一脚能够决定比赛的胜负,但在生活中,却往往忽略最后一小步。
有些人在工作前期做了大量的努力,总觉得最后那点工作无伤大雅,于是在最后的1%草草应付。这些人付出的努力和那些做完100%的人同样多,但取得的成就却和他们无法相比。
尽管做事只差1%,但却塑造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做事追求极致的人和做事差不多就行的人。做事差不多就行的人应付普通工作没问题,但领导通常不会放心把重大事情交到他们手上。
如果你已经做了99%,那么就做好最后的1%,这是极致、靠谱的表现。只有极致、靠谱的人才会被委以重任,做更多和更有价值的工作。
看似只有事情最后1%的差距,但却能造成两种不同的人生走向。我曾经听过一个半真半假的故事,一个老板买了一个矿,开采了大半年只挖到很少的媒。全家商量了一下不能再继续投入,于是就把煤矿转手。
接手煤矿的那个老板沿着开采的矿洞继续挖掘,不到1个月,就开采出源源不断的媒。
先前的那个媒老板听说后后悔不已,接着说了一句颇有深意的话:我做了99%的工作,只差那赚钱的1%留给了别人。
每个人都想站在山峰看最美丽的风景,但山峰却被迷雾和森林笼罩,没有人知道还要走多久能登到峰顶。在攀登的路上一批接着一批的人选择放弃,越接近峰顶放弃的人越多,最后只剩少数的几个人还在坚持并成功登顶。
登顶后他们发现其实自己只比先前放弃的那批人多坚持了10分钟而已,而先前放弃的那批人是所有放弃人数中最多的一批。大部分的人都“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
为什么做好最后一小步重要,是因为事情的结尾重要。
一部电视剧前面剧情跌宕,情节起伏,让人欲罢不能,但只要烂尾,网上对烂尾的评论一定多过对前面剧情的评论。而无论过去多久,只要人们提起这部剧,首先想到的还是他的烂尾。
如果你分别去两个朋友家吃饭,两个朋友的招待过程差不多,只是其中一个朋友在你们临行前每人送了一份小礼物,那么哪一个朋友会给你更好的体验和更深刻的印象?显然是临行前送礼物的朋友。
两个朋友都花费了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招待来访者,但却是最后的一小步影响了你的整体体验。会不会只是因为小礼物让你产生的心理变化?
经济学中有个定律叫峰终定律,是说对一段体验的愉悦程度取决于高峰和结尾。因此你自然会对在临行前送礼物朋友家吃饭的过程更愉悦。
宜家商场在出口处卖1元的冰激凌就是要在你离开宜家的时候给你意外的惊喜。
给别人创造体验的过程中,不要忽略最后的一小步,甚至要重视最后的那一步。如果你创造的整个过程体验良好,最后一小步就是锦上添花;如果你创造的体验过程反响平平,那最后一步就是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