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作者:郭远峰 禁止盗用 一经发现 保留追究一切法律之责任
围墙,建筑学上一种重直向空间隔断结构,用来围合,分割或保护某一区域,围着建筑的墙,例如古代用来悍卫城池的墙,庭院用来与外界隔离起保护作用的墙,用来羁押隔离囚犯的墙,还有一堵由时光年轮堆积起来的墙,一堵永远看不见的——围墙。
(一)
江南,4月,是清明,细雨纷飞,泥泞的乡间小路上,扫墓的乡亲,或三五成群,或行单影只,80年代的农村,对于祭祀扫墓的重视,对已故亲人的怀念,显得那么浓厚。4月的乡间,绿荫一片,生机盎然,泥土夹杂着茉莉花的香气,不含任何杂味的气息,这种味道,只有古老的乡间才最地道。细雨下的山头,一条条青烟直上,每条青烟都带着生者对故去亲人朋友的怀念,直达九宵。山的四周,围造着的乡间瓦房,一排排错落有续。
天空,乌云密布,时而电闪,时而雷鸣,一条青龙穿梭其间,张牙舞爪,突地一道青光闪过,直达庭院,喷着火球,那狰狞的面目直逼屋沿藤椅上闭目养神的青年,张开血喷一样的大口,欲吞他下肚,,,,一声惊叫,青年从梦中醒来,原来只是个梦。伴随这声惊叫,前院传来一声嘹亮的哭渧。这是前院第四个小孩,他的外甥。圆圆乎乎,煞是可爱,小家伙嘹亮的哭声穿透了整个村落,给本不多人的村庄,带来了新生的气息。那一天,4月5日,正清明。
舅舅说,老四是青龙转世。
喂喂 喂喂 啊 各位乡亲请注意了 各位乡亲请注意了 村上盖的小学校 今年9月就正式使用了 家里有适龄小孩的请到村委会来报名 统计一下小孩人数 喂喂 喂喂。。。。“
“庭宽啊,这适龄小孩指的是多大的小孩啊?要不咱也给老四报一个吧,老四也四岁了,可以跟他哥哥姐姐一样读书了吧”农田里,满英这么对丈夫说。
“不用了,8月咱就去北京了,那边厂里的条件我已经跟他们谈好了,厂子由他们出资,我出技术,合作兴业,咱家的户口一起移过去,到那边再给老四上学也不迟。”庭宽说着,脸上洋溢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靠谱吗?咱去了北京,人生地不熟的,有个啥事都没个乡亲照应的,北京人靠谱吗?”满英头也不抬地问着。
“嗨,靠不靠谱我也不知道,等咱去了那边,咱先干着,要实在不行咱再回来,毕竟祖传的手艺可以带动厂里人致富,就不怕那啥了,”庭宽不假思索的说着。
“那行,到那边再给小四读书。我可告诉你啊,都说北京大,那边什么女人都有,可别当了厂堂就乱来?”满英说着不熟悉的词汇,庭宽挺恼怒,怕的就是这个,结婚11年来,就这样的误会和猜忌扯了不少皮,也牵扯不少乡邻,庭宽是个直性子,脾气也暴躁:“你一天到晚就不能想点别的?总是想着这些,你累不累?”庭宽没好气的说道,说完撂下手中的活,奔家而去。
满英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都是三年自然灾害饥荒给闹的,娘家有年长她20多岁的姐姐,和年长她13岁和5岁的两个哥哥,姐姐在她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出嫁了,12岁时,母亲也去世了,25岁的大哥,为了三兄妹的生计,四处谋生,好在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大锅饭养大了满英和所有那个时代的一批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8岁的满英本打算跟着村族里的一个舅娘,从湖南常宁出发去外省看看走走,没想到,却成了人口贩子的猎物,
满英也是在半道上才知道的,阴差阳错遇上了年长他7岁靠四处“悬壶济世”维生(1978年改革开放前政策原因不允许做经商)的庭宽,被庭宽救出来后,便成了家。
庭宽和满英的女儿凤子是个很乖巧的小女孩,8岁的小姑娘,正带着6岁的弟弟生火做饭,庭宽是很喜欢这个女儿的,一个四个小孩的家里,就一个女孩,哪个当爹的不喜欢啊?凤子见爸爸回来了,乖巧的给爸爸递上一碗水,转身接着做饭去了,:“爸爸,没柴火了”。
“哦,爸爸一会就去弄”庭宽心不在焉的回答着,呆坐着没有起身的迹向,或许是农活做累了,或许是在想着刚才满英说的话,凤子见爸爸没动静,便起身去后院拿柴火,“啊”!后院传来凤子的惊叫声,庭宽一震,:“凤子啊,怎么了?凤子啊
“
一根青竹划过凤子的下巴,刺穿了她的鼻梁,庭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血流如注的凤子没法张开嘴说话,竹贴着嘴一直插向鼻道,张嘴就会抖动竹子,产生疼痛。庭宽将血肉模糊的凤子抱进厅堂,一旁的两个小儿子早已被眼前的景像吓得嗷嗷大哭,满英闻着哭声赶了回来,满英从小就爱激动,这一幕,无疑会让她歇斯底里的哭上一会,心慌得像快没了这个女儿一样,颤栗嚎啕着找来棉布,堵塞住凤子的出血处。庭宽抱着凤子,两口子飞也似的向赤脚医生家里奔去。
天渐渐黑了,大根和小根燃起煤油灯,四下里空荡荡一片,微弱的煤油灯闪烁在墙体上的影子,像魔鬼一样肆虐着,“妈妈,妈妈,我要妈妈,”小根吓坏了,哭喊着,一旁的大根似乎很冷静,无声无息,四下里张望着,原来大根是不敢发出声音,两个小家伙相偎着,大根手里的煤油灯一直死死的拽着。
“鼓噜,,,鼓噜噜。。。”中午到现在两个小家伙都没吃东西,”
“哥哥,我饿。”小根抽泣着说,
大根:“我也饿,我们一起去做饭吃吧”
“好”
蜷缩依偎在墙角的两个小家伙迟疑半天,才贴着墙缓慢向厨房移动。
对于年幼的大,小根来说,果腹的欲望完全可以战胜煤油灯照射下,墙体上的那些魔鬼。
拾来柴木,相对大厅来说,较小的厨房里,煤油灯的光亮照射下狭小的空间更显安全,两个小家伙完全忘记了刚才厅堂墙上的哪些面目凶煞的嘴脸,有模有样的淘米,下锅,生火,造饭,,,农村的炊锅,大多都是一大一小的两个,6岁的大根个头刚刚与灶台齐平,端来小木凳,垫在脚底,一上一下。这情景,只有在这么朴素的农村才能见到。4岁的小根一旁手舞足蹈的的忙乎着,忙乎着研究一门在他看来非常高深的学问,那种木棒与木棒之间乒乒乓乓声响的学问。这学问,在他看来,比做饭更值得研究。
“咦!这有面粉哎,正好做油条吃”大根兴奋的自言自语,呵呵,这主意在任何人看来都不错,有饭还有油条,6岁的大根很有厨艺天赋,这或许就是日后为什么大根做的佳肴都那么美味的根源了吧。
稀了,加粉,加粉干了,干了加水,加水又稀了,稀了再加粉,嚯,眼瞅着小半袋面粉都和没了,大根的油条也终于捏好了,那种成就感恐怕只有大根才更能深刻体会。
大锅煮饭,小锅放油,炸油条,大根一向很节约,即使在一小半袋的面粉被撒得满地都是的情况下,他也没忘记妈妈告诉过他要节约,约2斤多的面粉,造出两根一半筷子那么宽长的油条,对于深知节约的大根来说,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至少他没有在只有两个人的情况下用两斤面粉做出第三根一半筷子那么宽长的油条。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米饭和油条都做好了,小根早已迫不及待的等着大根第一次下厨做下的饭和油条,两个人手舞足蹈的揭开锅盖,好家伙,满满一整锅------糯米黑锅巴饭,和一半筷子那么宽长,咬起来像石头一般的麻花油条,。。。。。。。。
饥饿下的食物,从来都是美味的。虽然米饭糊焦中夹杂着煤油的气味,虽然油条硬得像块石头,但对于眼下的大,小根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吃完平生第一餐完全由自己做出来的米饭和油条后,伴着满足和成就感,小家伙们沉沉的进入了梦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