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除了日常的朝五晚九,我另外做了两件“重复”的事情:一是时隔两个月重下这个APP,重新开始写文章;二是时隔一年又豆邮(豆瓣上私信他人)了一位素未谋面、默默关注又十分敬佩的青年学者。
两次重复都是出于同一个原因:理想的生活维持不下去了,又拒绝认清现实,焦虑、痛苦随之而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重复这两件事情前,我异常痛苦、焦虑,近乎绝望。但当友开导我几句,该学者又耐心回复后,又觉得没什么了,说起来还不就是那点事么。眼下的轻描淡写,和刚刚才退去的负面情绪的对比,让我尤为感慨。我后悔我当时没把开了个头的文章写下去,现在,那种情绪没了,只有我与学者以及朋友的聊天记录,但那些文字注定成不了一篇文章——抽取的片段哪能实现特定心情下的联想发挥呢?
不过,这都是马后炮。
我看了我之前写的那两千字的短篇,写作上来讲,不足还是很明显。文章需要反复修改才能出点东西;当时没充足的时间来写,有些内容放弃了,有些可惜。不过,我这不肯分几次写一篇文章的毛病不改,估计还是难成。
写着写着,竟真当自己是个作家了。真是喜欢作家这种在文字里游动的感觉,虚的实的都进来了,总之最后呈现的东西像是真的就成了。
不过,“力不从心”、“词不达意”的事也总是发生,在这个平台上慢慢写、慢慢成长吧。只是这事注定走不上主干道,只能说一句: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