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我们需要不断优化自己的“努力”方式,最近在重读采铜老师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一本书。
遇见这本书是一种机缘,去年在考心理咨询师时会经常关注心理学领域的一些动态,有一次在『镜相』公号上看见一期活动正好符合自己当下的情况,就参与了。作为礼物小编给寄来了采铜老师的这本书,当时应该是4月份新书刚出,尤记得当时读此书时对自己以往思维习惯的颠覆。
今天再次重读: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近有对优势训练的领域进行了解学习,进行了一次盖洛普优势识别器的专业测试,得出了自己的五项天赋优势,对自我有了更深的认知。由此想到采铜老师也在书中提到过优势训练,进而联合阅读,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思维的提升。
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
在心理学领域,“才能”被定义为「自发地重复出现且可被高效利用的思维、情感或行为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玛利亚·梅耶斯,总结了关于才能的四种典型观点。
我更倾向于普遍-发展的观点,即使是普通人,也有独特的优势,我相信,只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自己的才能,并且频繁地使用它们,我们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这也符合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我对积极心理学一直比较感兴趣,研究的程度也比一般流派稍多。
之前提到的盖洛普优势识别器,是唐纳德·克利夫顿通过对大样本人群多年研究,归纳出人可能具有的34项优势。经过测试,我得出自己的五大优势:成就、思维、搜索、学习、和谐。
其中,思维、搜索、学习三项归属于战略思维领域,通过不断学习吸收和分析知识,逐步摸索对未来更为清晰的认知。
成就优势是执行力领域,善于捕捉想法并通过努力实现它。这与我较强的内在驱动力有关,毕业后不断的拓展自己,学习新技能,我觉得许多优势都是通过自己长时间调动内在资源慢慢积聚进而突显出来的。
和谐属于关系建立领域优势,自己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没有特别鲜明立场、风格突出的时候,始终保持的是求和求稳的平衡感。
之所以讲发现优势,我觉得发现和识别自己的独特优势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它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也可以让我们关注到自己优势的一面,更加自信。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成长型心智”的人,坚信只要足够努力,自己就能变得更有能力。风雨哈佛路的原作者Liz Murray 就是一个成长型心智的典型代表,她相信世间的无限可能性。
在父母双逝,自己靠吃救济餐的境遇下,她不断尝试去敲“门”,通过一次次失败被拒后她敲开了通往学校的大门,以平均成绩第一的优异表现毕业。
她相信自己可以有更好的未来,她脑海中总是一次次响起“如果我再努力一点,再尝试一次,结果会怎么样?”这成了她梦想更广阔生活的一部分,最终成功申领奖学金进入哈佛学习。
这是Murray 的真实故事,在听完她的演讲之后,你会更愿意相信努力的策略意义。我觉得她的内在优势在她一次次尝试并取得成功后会进一步加强,引领她走向自己渴望的目标。
努力的策略性体现在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和调适多方面上,努力需要我们反反复复认真地审视和思考:
除了自我激励外,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努力,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这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毕业一年,看过了许多人的生活之后,就会渐渐发现,拥有一项突出的才能对个人的发展是最为重要的。
“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强项,并且寻找和结识与你能力互补的人,将使你终身受益。
我们从闲暇中获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并不取决于闲暇时间的长度,而是取决于其质量。
“心流”这个由心理学家齐克森米哈里创立的概念已经渐渐为大众所熟知,它是指人全情投入于一件事中的状态。这种专注状态的培养对自己精进才能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在心流发生时,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人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
获得高质量的休闲满足其实很简单,就是: 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保持一项爱好,让它在时间的深度和长度中慢慢生长,可能会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
努力的第一个秘诀在于“舍弃”。
有舍,方才有得。齐白石的一丝不苟,是把几年的时间都倾注在了一套画谱上;德鲁克的追求完美,是每三四年自学一门学科,一次只准自己学一门;村上春树为了专心写小说,关闭了自己苦心经营、收入颇丰的爵士乐酒吧。
其实当下许多人也不能说不努力,只是他们事事浅尝辄止,不去专注,也不懂得舍弃。他们精力旺盛,兴趣广泛,什么知识都懂一点,什么都要尝试一下,可是什么都做不精。
这也是我之前的状态,对西语、吉他、画画、PS、心理学、写作、运动健身都感兴趣,想同频进行,结果没有什么是真正擅长的。
当然,也有一些人可以做到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但这些人并非“三心二意”的方式取得这些成就,更通常的情形是,他们首先花了几年的时间专注在某个领域,并且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然后再转到另一领域,将取得成功的经验迁徙到现有工作中,并且再次取得较高水平。
这种专注度给予我们日常职业规划很大的启发,对我自己也有很大帮助。通过对自己不断的挖掘分析,去实践,慢慢找到自己喜欢的新媒体与写作,二者相辅相成。
选择性的将PS放在业余时间学习,其他兴趣现阶段暂时放下。给自己半年的时间将PS提升到中级水平。
回到专注的取舍问题上,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一旦作出学习某块知识的选择,就意味着付出了暂时无法学习其他知识的机会成本。
这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二八开”方式:假如你一天有10小时,把其中的8小时专注在你的主业上;而余下的2小时中,你可以完全自由的学习,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学习一些小而美的技能,尝试一些富有创意的游戏。
最后,努力的目标是不痛苦的坚持下去,只有深入了解,才会产生最大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努力的内在驱动力。
亲爱的,掌握适合自己的“努力”策略,发现优势,专注于优势并且学会舍弃,你必将收获一个“有所得”的自己^_^
这里没有伟人,只有最平凡的我,和最平凡的你!感谢你的阅读,希望自己的小小感受可以给你带去不一样的思考和温度。我是暖小炎,遇见本惊喜,有你更温暖^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