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婕妤婧怡
驶离静乐,沿汾河继续北上,入宁武境十几公里,至宁化古城。
在这里,缓缓流淌的汾河似一把利刃,由北向南随意地那么一划,便分出了俩个截然不同的天地。河西的芦芽山危岩高耸,如一道天然屏障拱卫子侧,河东的云中山则悠闲慵懒,舒展着身子卧出了万顷良田。
宁化古城就盘踞在汾河东岸云中山的缓坡上。
历史上这曾置县设州的军事要塞,如今是行政区划分为宁武县宁化乡宁化村。
据史料记载,宁化古城始建于隋,初称隋阳宫,也称汾阳宫,传为隋炀帝避暑庄,与其在宁武天池所建汾阳宫,并称“上下宫行”。
唐代以后,因其地理位置特殊,遂改建为军事城堡,遣重兵驻扎于此。清乾隆《宁武府志》载:宁化城,因隋汾阳宫城之旧城廓而筑之。曾称“牛角城村”,为卧牛城。
宋太平兴国四年,设“宁化军口”并置宁化县,金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宁化州,元太祖十六年,废入管州史载旧城周长“六里四十一步”,至明代,又在宋城基础上加筑城墙,周方二里余,高三丈一尺,共建城楼九座。
如今,古城已为村庄融为一体,远看似乎城廓清晰,近前断断续续,尽力寻找而不得见城垣端倪。
古城在明清时期均有修葺,所以现在残留的砖砌城墙太多为明清遗存。位于西南侧的这座城门已经残破不堪,看形制当初这里应为一座瓮城,如今早已面目全非,长满衰草的城壁,似乎还能划出一个大致的方圆。南城墙上北望,对面应为瓮城的内城门。
一面破房子后侧即为西城墙,城墙外侧是汾河河谷及芦芽山。西城墙上东望,对面房后的城墙若隐若现地延伸至舒缓的云中山上。城墙西南角上南望,可见汾河谷以及拱卫于侧的芦芽山脉。
宁化古城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墙砖大半已不知所终。偏门侧的三开间悬山疑似过去的山门,檐下墙体系后来加砌的。
关帝庙现存一进,加砌的墙体将俩次间铺作遮挡得严严实实。
关帝庙正殿,三开间,悬山顶俩次间均加砌了墙体。
檐下及院内散落几通石碑,有清同治年间的,也有民国年间的,逶迤在村子东北方向山坡的,宋代旧城城墙。
这就是古城的真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