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不长的二十几年的生命里,已经听不少成功人士兜售了许多时间管理经。这本《时间管理》书籍是我看的第3本时间管理类书籍。第一本是李笑来的《和时间做朋友》,第二本是格拉宁《奇特的一生》,然后是这本吉姆兰德的《时间管理》。除了第2本是主动寻来看的书,其他2本都是机缘。
我见过许多成功人士兜售自己成功经验时,都会提及时间管理,声称如果你的时间管理得当,可以一边喝茶一边让钱进入口袋。而看到他们的实际生活时就像从孔雀的前面走到了后面,孔雀屁股可一点也不好看。我确信有能够轻松且愉快地赚到钱,只是很少有人真正能够实现罢了,或者说很少有人实现了这样一种状态:轻松且赚大钱是常态,偶尔夹杂一段一段的辛苦。“辛苦”是个模糊词汇,很主观,我所说的辛苦指的是时间精力方面的付出大于预期。
谈一下这本书里的几个核心观点。这八招平常的人也可以用,用了100%提升效率~
1.知道时间的流动
时间常常带给我们许多错觉,打游戏的一个小时和等人的5分钟,我们很难真实感觉到前者居然花了1个小时,而后者才等了5分钟。时间的错觉往往让我们摸不准一天当中,用了多少时间获得了有效产出,又有多少时间是“浪费”掉的。所以书中给了两条建议:佩戴手表;在纸上画timeline,做时间记录。随时注意时间的流动,让时间流动慢慢像嵌进身体中一般。在这方面不得不提柳比歇夫这个人,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是关于柳比歇夫的传记)是一个真正把时间融入血液的人,他每天不带手表却能精确进行时间-事件记录。他是昆虫学家、数学家、哲学家,跨度非常大,他一生高产,发表了70余部学术著作。
2.一天中时间的使用效率不同
当你很高兴的制作了日计划表,却发现到了那个点根本不想执行,也许你的日计划表违背了你的时间使用效率规律哦。那我自己举列子,上午7:30-10:30,15:30-19:30,21:00-22:30,这三个阶段的时间比较适合进行深度思考,所以我时常会用来学习艰涩难懂的知识,在工作方面会进行比较有挑战的工作。每个人的时间使用效率不同,做日计划先从找出自己的高效时间开始吧~
3.调用自己的空隙时间
这个在操作方面我至今没有得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构想最好的方式也许是一段时间内固定一个话题,这段时间的所有空闲时间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阅读、查找资料、找人交谈请教等等,均围绕那一个话题而去。记得做好记录哦~
4.拖延也许是先天的,而战胜拖延需要后天学习
如果我拖延了,我不会自我谴责。拖延是没有拿到去做这件事情的足够价值。战胜拖延有两种方法:厘清做的价值;不思考最快的速度行动。如果选择前者,我会准备好接受做这件事情的价值确实不是我想要的价值这样的结果,接下去我会做出决定:做还是不做的决定。大部分时候也许我会倾向于选择不思考以最快的速度行动。原因是做与不做的决定在事情的一开始就下了,等到做的时候我们才会拖延,这个时候再回过头去思考做或者不做,大部分时候有打脸的嫌疑。原因二是我们对价值的判断往往比较困难,找不到自己要的价值。所以尽快去即尽快验证,这是我想要的吗?
5.固定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
对于难以长时间落实的事情,都可以用这个方式来解决。一旦你心里清楚每天什么时间做这件事,做这件事的频率是多少,内心就不会纠结,不会和自己讨价还价,自然就坚持下来了。
6.成功是培养有助于产生良好效果的行为模式
7.忙绿VS有效性
你每天忙忙碌碌,产生了多少实际效果?很多时候,我们用忙碌麻痹自己,以逃避面对真正的挑战。让你的目标富有成效——即你所做的事情必须让你更加接近你的目标。凡是那些偏离目标的事情不做。我的经验里,我们通常容易重复没有效果的行为,制造我很忙碌我很努力的假象,当我接受自己不愿意面对真的挑战这件事情,再看到挑战和目标,只做能够实现目标的事情,内心也好、身体也好,会轻松很多很多。另外一种情况是,当我的目标(通常出错的不是终极目标,而是过程目标,所以这里的“目标”指过程目标)不是我想要的那个目标时,也会出现混乱,这个时候应该要停下来想一想目标是什么,更换过程目标也许是一个可行的方式,或者腾出一部分精力来做。
8.二八定律:你的80%的成就来自于你20%的行动
这条定律很颠覆却似乎也能从生活中找到一点感觉。如果把这句话换算成钱,你80%的财富来源于你20%的行动。想象一下你现在的财富只是花了你1/5的力气,感觉有点小激动呢。谈一下如何应用:先找到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目前的工作目标、个人目标是什么)?第二步: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你在做的5件事,是哪5件?第三步:这5件事中,哪一件最有可能帮助你达成这个目标?第四步:那么在这件最有可能帮你达成目标的事情上,你应该投入大量精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