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常年所遇到的教育问题咨询中,听到父母抱怨最多的话诸如:
“TA怎么那么不听话,三天两头给我热麻烦!”
“我说什么TA都能反驳,我还说不过TA,气死人了!”
“有时候我刚开口,TA就打断我一脸鄙视地让我别说了”
……
家长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通常都带着一脸的沮丧、迷茫、无奈甚至无辜,觉得“我已经做了父母能做的最大努力,TA怎么就不领情”,孩子为什么就非常不遵循、不理解自己的“用心良苦”,还回报以抵触、冷漠甚至攻击。
这些与孩子之间的负面情绪冲撞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恶性循环确实很遭心,但如果把造成这些负能量的责任归结到孩子——一种以最纯洁最弱小的状态来到我们家庭、十几年来一直被我们有意无意施加影响的“生物”身上,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很多家长也觉得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但到底出在哪个具体的方面就不清楚了。就拿青春期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反叛”来说,只要问对两个问题,就拿到了“芝麻开门”的口令:
第一,孩子反叛真的是一件铁板钉钉的“坏事情”吗?
第二,如果孩子注定会反叛,那么如何在这种基础上陪伴孩子成长?
我打赌很多家长从来没有往这两个方向上思考过。
1、反叛代表着自我意识的觉醒
所谓的“孩子”是一个人成为社会人(并不一定与法定的成年时间吻合)之前的过渡阶段。“社会人”意味着有自我意识,知道自己的行为后果并能承担责任,知道自己的特点特长,能够与他人协作等。所以,孩子的成长——确切地说是“进化”方向就是不断向社会人靠近,甚至越早越好。
这个过程其实也是设定在孩子的基因里的,随着身体的发育,以及与各种社会关系(学生期间主要以父母、同学、老师、亲戚)对象的相处,自然就会发展出符合“社会人”的特征,首当其中的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明确知道了自己跟父母、跟这个世界是不一样的,是有界限的。
觉醒的自我意识一定会“有所作为”,它一方面会向外标榜,展示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行为,即“特立独行”——很多特立独行只是相对于父母而言,在同年龄孩子之中属于共有的时代性特征;一方面会进行自我保护,遇到“否定”和妨碍,就会进行“反击”,即“针锋相对”。很多父母就是想干涉青春期孩子的“特立独行”,才遭到他们的“针锋相对”。
话虽如此,其实很多父母是无意识撞到枪口的,因为到底哪些思想和行为是时代性的、哪些是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来的独特,哪些独特的思想和行为并不妨碍孩子成长甚至有益长远,哪些是违背原则需要引导的,纠偏的方式到底是果断强硬还是循循善诱……父母们都不是很容易识别和合适对待。
因为缺少甄别的意识和智慧,很多父母就“宁可错杀一千,绝不姑息一个”,采取了一刀切的“否定”“纠正”“强硬”。这样就很容易招致了孩子持续的激烈的反叛状态,父母进而继续给孩子贴上了很多负面标签——请一定要相信,到了这个时候,孩子心里对你的遭恨不少于你对他的遭恨。而且,你是“恨”铁不成钢,他却是一种由你带“毒”的爱加上青春期蓬勃的能量被堵塞之后的反噬,而形成的具备极强破坏力的怨“恨”。
这种恨意一旦兴起,很多甚至持续一生。这不是危言耸听,极端的比如新闻上时不时出现的弑父弑母事件,很多人往往无法理解,但如果你懂得它的形成机理就知道有其必然性。我们也曾经碰到过一个15岁的孩子说“我觉得我的父母就是我实现梦想途中的绊脚石,我杀了他们我就成功了”,你可以觉得是气话,但万一不是呢?
对于自我意识觉醒的青春期孩子的处理方式,做父母的有很多理由为自己“简化”处理方式辩护:比如因为忙于生计精力有限,比如把教养孩子的责任只交给一方等等。但你依然不得不负起真正的责任来认真对待,因为首先是你生了TA,你得尽可能让他具备自我成就美好人生的能力。而且TA是一个将来要参与社会协作与互动的生命体,你除了为自己的家庭幸福着想,你还得为社会负点责任。
2、反叛是生命能量的释放信号
就像一株在森林中破土而出的树苗,它是一定要伸展的——而且需要越来越大的生长空间,它一定有自己不一样的枝蔓——独特的个性、人格和天赋,这是属于他自己的生命能量。森林是整个社会,树苗就是孩子。很多父母以为到二十年后(一般大学毕业)孩子需要参与社会分工、协作以及竞争,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就够了,而忽视了那个负责“指挥”“运营”知识和技能的自我意识主体(或者说内在灵魂)更需要提早“实习”。
这个自我意识需要“实习”的东西包括认知自己的特点和天赋,能够找到内心自发的目标和梦想并努力实现,能够自主做选择并为选择负责……别以为这些东西只需要大学毕业之后再考虑不迟,真相是缺少“自我感”、不能选择和负责也会持续强化,成为拴住大象的小木桩,陷入“习得性无助”。
那么,其实可以说,“反叛”情况的出现,就是孩子的自我意识生长边界与父母意识中划定的边界(很多时候是没给)之间出现了冲突,是一种想要伸张的能量受到了围堵,双方都很用力,也都在受苦。
作为一个理智的成年人,如果跳出父母的角色本身,当孩子的本源能量释放受到了父母的围堵,那该是谁让步比较合适呢?答案显而易见,后撤的应该是“围栏”,从某种角度来说,新星人类所代表的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往往最终也都替代了老一辈。当父母迎头撞击的时候,表面上是“输赢”两种结果,但从长远来看,对孩子都只有失败一种结果。
第一种,孩子不服气,会把越来越多的能量用在与父母的对抗上面,两败俱伤,恶性循环。显然,负面的家庭能量场很难说对孩子的成长是有正面帮助的。亲子关系这一基础的能量源受到了破坏,本身就容易给孩子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将来的亲密关系造成麻烦。
第二种,孩子碍于父母的权威,表面上妥协了,乖顺了,但这明显是一种自我压抑。这容易造成孩子一生的软弱性格,畏畏缩缩,不敢突破和冒险,不敢承担责任,这显然是整个自我意识的放弃。一旦孩子变成这样,即便在学习成绩上考得高分,上了名校,进入社会之后依然因为自我设限不能取得大的成就,因为越大的成就意味着越大的“自我实现”——自我意识在社会中的完全显现。
其实这种情况更加危险,因为孩子的内心一直处于高压状态,积蓄着“火山爆发”的能量,但外面却风平浪静。不出状况则已,一旦出现状况都不是小状况,往往让人瞠目结舌、不可控制,甚至造成巨大的惋惜和悲剧——比如那些高考前后的跳楼学生。
如果你的孩子一点“反叛”迹象都没有,才真应该好好操心了。
3、反叛是父母洞察孩子的契机
如果对抗不可取也不划算,而父母本身又有责任让孩子符合一些必要的社会规范,比如上学、比如理解他人,那该怎么办呢?
孩子虽然有自我意识,想要自由、独立、与众不同,但确实也同时存在是非不明、行事莽撞的特点,一味听之任之同样也是不负责任,而且即便TA的主方向是对的,在顺应的同时也要兼顾其展现方式没有副作用。我们不能硬堵,但可以缓疏。
孩子的“自我意识”导致孩子出现不同想法,有思想“反叛”本是正常的,但并不必然导致孩子对父母和老师情绪上的反叛。很多激烈的反叛行为是长期被否定、被打压的状态重复积累的结果,因为父母总是不改变对待方式,导致孩子从一开始与父母想法的差异,扩大到对父母本人的不认同和抵触,稀释了爱的磁场,强化了对立。
当孩子在一开始(通常不到10岁就开始有)表现出与父母期望不符的思想和行为时,一定不要先下结论认为孩子不懂事乱来、马上告诉孩子对错,也不要“指挥”,更不能“恐吓”。首先要做的是站到TA的立场上,考虑其合理性——哪怕真的不合理,也要让孩子看到你这个同理心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与孩子在心理上同频。
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很多时候就会发现孩子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这种辨别能力本身也需要父母自身的格局和智慧。思考合理性要兼顾长期和短期,比如有些孩子喜欢在某些兴趣上花费过多时间,短期影响学习成绩,但为未来是好的,既要与孩子一起商量取舍与平衡,必要时跟孩子谈条件、定协议并严格遵守。如果孩子有超出常规的特长,完全可以不走寻常路,千万不要一意孤行非要让孩子符合跟大多数人一样的成长方式。
对于明显不合理的要求,最好顺着孩子的思路演绎下去,让孩子看清楚他如果……有可能导致……到时候的损失是……要有条有理、绘声绘色、标准清晰地告诉他,最关键是情绪上不紧不慢、心平气和,让他感觉到你的出发点真是为了TA好,而且你的思路和画面更为广阔和清晰——你只是一个放电影的人。如果你做得足够饱满和细腻,孩子会知道怎么做对TA好的,而且打心底服你。
不过,碍于父母的操作方法可能有些拙劣(主要还是情绪问题,不能被恐惧、担心、控制占据)和一些孩子的固执程度,可能你做完这些,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怎么办?你最好采取保底策略,在明确告诉他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糟糕状况之后,允许TA做一段时间的体验,并告诉TA无论TA怎么样,你都是爱TA和支持TA的,大不了走些冤枉路。
其实,因为年轻,对于她们来说,也没有什么绝对没有补救措施的体验。甚至,年轻的时候早犯错误、多受挫折,对未来也是好事,父母也要做好与他们一起埋单负责的准备。毕竟,只要不破坏关系,只要有爱和良知在,能够保持沟通,就有很多回旋余地,就不会出现太坏的结果。
对于孩子这株未来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幼苗,父母最要做的不是紧紧包裹和控制,而是适时放手、腾出空间,做外围的清理和打扫,直至TA已经长得足够强壮,可以自己抵御风霜雨雪。
愿你可以从容面对孩子的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