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一直是近代史爱好者心中说不出的苦闷。
满清朝廷已经平定太平军、捻军等内患,又经历了洋务运动之休养生息,国力迅速提升,甲午战争之前,清朝的收入已经登顶每年8000万白银,位居封建王朝之首。
北洋水师武器装备之精良,远东第一世界第九;北洋水师的海军军官们个个从欧美军校毕业的高材生。论人员素质,论装备精良其实还稍胜日本一筹。
怎么看,北洋都没有输的理由,但是他就是输了。
日本人拿着《马关条约》的赔款,扩军备战,兴办教育,迅速崛起成为了亚洲第一强国。
清朝的负担进一步加重,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
现在回过头重看甲午战争,北洋水师也不是毫无亮点,平壤保卫战、黄海海战多次给日军沉痛打击,即使是在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之后,还真有一次反败为胜的机会。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宋育仁(上图的老先生)正在伦敦。正使龚照瑗回国述职,由他暂时代其职务。宋育人老先生虽然人在国外,但是一直很关心战争前线的动态。
平壤溃败,黄海海战失利相继传来,情急之下的宋育仁灵光一动一个大胆设想:购买阿根廷、智利的兵舰五艘,鱼雷快艇十艘,然后登陆澳大利亚招募澳大利亚水兵,托名澳大利亚商团掩护,在途经日本列岛的时候,抢滩登陆直攻日本长崎和东京。
这是一个相当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其时澳大利亚尚未独立,还处在英国的保护下。甲午战争爆发后,澳洲距南洋最近,派出水兵保护商贸也有先例。
日本全歼北洋水师,正在志得意满之时,怎么会料到还有这么一手。一定会吃大亏,即使不能反败为胜,也能打击一下日本侵略者的气焰,让他们在谈判桌上收敛一点。
不久之后,宋育仁先生舰队组建好了,计划也设计好了,就准备“炮械齐备,整装待发”时。朝廷突然下命令,不允许他轻举妄动,这是什么情况呢?
慈禧太后已经和光绪皇帝商量好了,不惜一切代价结束战争。经过宋育人这么一闹,没有十足把握反败为胜,还有可能激怒日本,说不定又要在谈判桌上多赔几千万两银子,就得不偿失了。
甲午战争中,清帝国最后一次反败为胜的机会,彻底葬送在当权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