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第四节班里两个孩子到办公室找我悄悄在我耳边说:“老师,数学课张宇和崔承浩吵起来了,数学老师说他们,张宇还跟老师顶嘴。”我快速起身来到教室。
老师已经在讲课,张宇正眼泪汪汪地坐在位置上。我示意他出来。出来一个劲的哭,好似受了很大的委屈:“老师,我没踢他的板凳,他非得说是我踢的。”我意识到整件事情被牵扯到的人都有自身引发事态严重化的一个点,他们都要清楚自己错的点在哪里,而事态严重化的果最终结到了张宇这里,他必须得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我知道这件事的因可能在别的同学身上,但是不好的果子却在你这里形成了,你在课堂上跟老师顶嘴这件事情造成的影响很恶劣,你能意识到吗?”张宇抽泣着点了点头。我又跟他探讨了尊师重道等问题“五年级的学生了,自己想办法,事情发展到这,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件事?”孩子想了好久“跟老师道歉。以后不再这样。”我看着他回了教室,马老师已经讲完课,孩子们做题,有几个做错题的孩子围着她,正在单独进行指导。张宇径直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示意他上去,孩子有点难为情:“老师,上课时间吗?”“对,当着同学的面做的,就得当着同学的面改正。”他到讲台深深地鞠了一躬:“老师我错了!”马老师是位很有责任心也很爱学生的老师,她又教育了一下孩子也安慰了孩子几句。
当然事情不能就此结束。放学后,我把张宇和崔承浩叫道办公室了解事情的经过。原来,上课时间,崔承浩觉得有人踢了他板凳几下,他就转过头对着身后的张宇说:“别踢我板凳。”张宇觉得自己没有故意踢就追述了一句:“我没踢。”崔承浩的同桌唐志转过头:“踢了还嘴硬。”这引起了张宇强烈的不满,他急着争论,这引起了马老师的关注,便引发了后面的 种种。
拎不清什么时间该干什么,搞不清楚什么是解决问题,什么是把问题扩大化这是他们此次犯错的通病。我把另一位“肇事者”也叫到办公室。我先让他们再次定义了一下上课的时间应该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意识到此次事件发生的根源,拎不清。接着,处理了事件本身,崔承浩感到板凳被踢影响了自己上课,他想解决这件事,就找同学交流沟通,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正确的。但是选择的时间不对。唐志参的那一句是事态恶化的助推,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这一做法不是帮忙解决问题,促进两人有效沟通,而是加深了两人矛盾。我列举了邻里之间的例子。张宇最大的问题是情绪带领自己的行为。跟他们沟通后,我看到了一个个恍然大悟似的神情。通过具体的事感受什么叫做解决问题,学会了这一方法有助于他们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不至于再犯类似的错误。我想:这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这跟学习一样,也需要“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