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老师:爱佛僧
点评文章:寻秋
一、一篇文章,词句之间必有情绪连接,你开篇就没做好。
你那都是瞎写景,硬凑。词句之间必须有情绪逻辑。你发现了没,我就是剥洋葱。实际上头是你起的。我只是一步一步跟着你的头往里走,一层一层剥开。
最主要的我觉得还是你没把自己放在你写的景里面。明天下午,你去门口感受一下,现在的风,跟夏天不一样。
就是体会。我刚才就把自己放在一座山里,然后想,一步一步往里走。
二、实际上,就一个叶子,好好体会,也可以写很多。
——叶子在树上,秋来了,落在了地上。
现在,就从这片叶子,跟着我走。
首先,咱们说颜色。
——秋天的雾,比较凉,黄昏更是,但这片叶子,在多数绿中,微有不同,边缘有淡淡的黄。
那么,从这个颜色,往秋上转。对于一片叶子来说,秋色,是义无反顾的金黄。对吧?
再看叶子的纹路,肯定也带着略枯的黄色,截断了往日的碧绿。那么这样表达:
——秋的纹路,循着叶的脉络浸透。
还有叶子的根部、尖端,都可以写。最后还要抬头看树。
——这么一片叶子,曾望着天空向着阳光青翠,可不知不觉的就飘了下来。
——往日身居高位,今日委身于尘土,它可曾恨过那秋风么?
——它经历了多少旋转飘荡翻滚,才落在地上。
——落叶归根,它在半空中,是否曾努力过,向着根飘去。
——可是,离开树的叶子,做不了自己的主,做主的是秋风。
——它在地上,可曾抬头望过,找寻过自己当初傲立的那棵树那条枝么?
——黄昏的寂静压在它身上,它有没怀念过枝头的昂扬。
——秋雨敲打,它贴紧尘地,是否起过随雨水漂流到海的雄心?
——秋月初照,它是否想念曾经的迎月吮露?
——秋雾薄袭,它还能看清来时的路么?
——男人的脚女人的脚来回踩踏,它是否好烦疼痛,后悔这一世从青至黄的轮回?
反正,总有办法。写个几千字没问题吧。
三、我觉得你就是没好好想。你发现了没,你的文字一直在找景。
就是一个景,你不深挖,马上切换找别的景。但这些景之间的关联,你没把握住。
要培养这个感觉,这个感觉比你储存多少素材都强。随时就可以下笔。
写这个,把自己写不哭,那就不算成功。也许个人感悟确实有差别。但方法都一样。
四、再就是语句上。散文最好有诗的感觉。并非单纯的引用诗句。你看我说了半天,一句都没引用,把诗要解剖开。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啥你自己不能变?
——秋来了,金黄了一地的凄凉。
——秋风过,呼啸着黄昏的朦胧。
——阳光从树颠筛落,一地的细碎闪动。
——黄昏穿过树林,蜀月渐起,窥伺着那扇秋窗,铺满一格格冷清。
五、单字很重要。
古文为什么灵气,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单字表意。而我们现在教育,给了很多词语,把人们的用字思维限定了。
比如遮挡。你可以拆开,东遮西挡。
来往——南来北往。
句子是需要锻炼的。多写,我就时不时的写一两句。
——灵魂的温床上铺满了道德浑浊的尸身。
意思一样,但就很诗化了。
有时候需要附加情绪:
——她那一回首的优雅中,月下竟透着冷清。
多读读围城,确实文字在他那里就是玩的。
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几本书:
《围城》、《射雕》、《鹿鼎记》、《天龙八部》、《带灯》、《水浒传》。
我读的书不算多,但比如我读《射雕》,把里面很多诗词还有周易的问题都搞懂了。
这次的作业,三秋桂子,这首词我最初就是读《射雕》的时候背下来的。
为了研究瑛姑的题。去读了《九章算术》等。其实不必要读很多,好的书一本就涉及到很多。
郭靖的降龙十八掌,我就想知道这个东西十八掌是哪些,啥意思。那至少要把易经乾卦弄懂。
虽然不多,但说起来也不少。小说的,莫言,贾平凹,陈忠实,金庸,张恨水,路遥,读了很多。甚至郭敬明也读了一本。
七、写长的太费时费力,先从短的练习。
很多人词句都把握不好,还把握长篇,开啥玩笑呢。
一个人的性格或者情绪都把握不好,小说涉及的人物更多。怎么做?想过同时出现几十个人怎么写么?
我写小说的时候,脑子里特别清晰。下一步是啥,后面是啥。我过多长时间都能记得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