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一个难以走近他内心的三年级孩子,总觉得他很孤单,很敏感,种种表现让我强烈地感觉到他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由于极少见到他的家长,曾在电话里试探性地问小龙妈妈关于孩子的教育,但我的想法没有得到证实,似乎她也是难以走近的人。
但是,孩子的问题依然让我担忧。上课创设情境,然而他一句“老师瞎编的吧”,不仅是打击了大家的课堂情趣,而且让我从中看到了他的心理问题:他对同龄人感兴趣的情景表现如此冷淡冷漠;他不相信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们感到怀疑;他缺乏安全感,缺乏对生活的热爱。除此之外,他的课堂任务,一定完成的是最突出的,要么最快,要么最好;但是如果他达不到最好的标准,作业便胡乱完成,或者在书上乱写乱画,从这方面可以看出:他遇到挫折就轻易放弃自己,缺少向上、乐观的心态。
教书育人。我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个孩子的内心,改变他对生活的态度,那么他便很难在学业上取得成就。思索再三,我依然坚信:问题出在了家庭教育上。在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做好了准备后,就孩子的心理问题,我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
我把小龙的问题反馈给她。她表示赞同。显然,她早就知道,也一直在关注孩子的学习表现。
接着,我又告诉她存在这些问题可能在造成的影响。从她关注的作文学习来说,我们常常给孩子读美文,所谓“美文”是依据什么来评价?文章是否有灵魂,是否倡导真善美,是否有真爱,有思想。而要写出有爱的文章,首先作者本身就应是个有爱的人。作文如做人,文章往往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内心。从为人的角度说,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很冷淡,不相信人,周围的人也自然难以接近他。没有友谊的人,久而久之,便会心情阴郁,恶性循环,很担心他会成为一个冷漠的人。
小龙妈妈听了似乎也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便说:“我也知道他的这些表现不好,我也真不少打他,但是没办法呀!”
妈妈还在以为我是在告状,希望她“惩治”孩子。看来,她不是难以接近,而是根本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我接着她的话,告诉她打孩子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让孩子变得更没有安全感。试想一下,最爱他的妈妈都不理解他,他还能相信谁呢?
我试着问她关于她和孩子的关系问题,果然在两岁之前,他不是妈妈带的。孩子出生后,至少一年内是培养他对父母深层依恋的关键期,有了这个过程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中多数会开朗活泼,有自信和自尊,懂得爱别人,能与人“共情”,善良而宽容,知道自我边界,不对人过度要求。小龙妈妈先是错过了这个关键期,而后又因工作忙、教育经验不足,最终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他得到的关爱不够,享受不足,就难以关爱他人,难以表达爱;得到的理解不够,就不理解他人;得到的信任不够,就难以相信他人。
“那我该怎么办呢?”小龙妈妈这时语气,不是质疑,不是考验,不是事不关己,而确确实实是忧心,是着急。
我给她的建议是:1、多关爱孩子。这种关爱是简单的陪伴,不只是物质上的关爱,而更是精神上的关爱。就比如说,孩子在学校犯错,妈妈为了孩子好,交出好孩子,就训斥一顿,甚至揍一顿。这种方式既简单又粗暴,妈妈不理解孩子为什么犯错,或者本身就可以允许孩子犯这个年龄段可以犯的错。其实孩子犯错已经遭到老师或他人的批评了,他已经很难
过了,他需要的是妈妈理解他,关心他,鼓励他,替他分担成长中的烦恼和困惑,而不是再遭受一次严厉的批评。我也相信,孩子本性都是善良的,他绝对不会恶意犯错,要么是无意的,要么是遇到困难没有办法解决了,要么是内心难过的发泄,只是方法不当罢了。
2、多陪孩子读书,尤其是关于爱、责任等的美文故事。一个人只有心中有爱,他才能学会表达爱,才会感恩,才会有责任感。而当今社会,这往往是许多有才华的人反而缺少的品质。我把《哈佛家训》关于爱、责任、勇气的拿一本借给他们亲子共读。后来,小龙妈妈打电话告诉我,看完后自己又去书店买了本书。书还回来时,崭新的封面已经变得四周边角毛绒绒的,还有脏脏的黑手印,但是我很开心,觉得很值得,我仿佛看见孩子那只脏脏的小手和妈妈一起在灯光下翻动书页的样子……
端午节就要来临,下课后拉开教室的门,我看见已经不在我班的小龙倚在门边,看来他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他把手里的一条五彩绳递给我,低着头说:老师,这是我自己做的,送给你。我还没来得及说谢谢,他就转身跑了。我愣在原地,霎时觉得内心无比感动,我们付出爱和真诚,收获到的便是灿烂的成长!
真诚和爱,是教育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