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提出:对象能够在程序不运行的情况下仍能存在并保存其信息。
2.解决办法:写入文件或数据库;这个对象可以声明为“持久性”的。
要符合java的“万物皆对象”,应该首先采用第二种办法,这里的持久性,解释一下,持久性对象的生存周期并不取决于程序是否正在执行,它可以生存于程序的调用之间。如何实现呢,java对象序列化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说是一定程度上呢?因为针对这种java对象,没有一个特定的关键字用于声明,只是实现了一种持久性的效果,可以称之为“轻量级持久性”。那么这个概念的使用就是:对象必须在程序中使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显式地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有一种更严格的持久性机制,Hibernate,这个后面仔细学习之后,再进行总结_)
java对象序列化:将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的对象转换成一个字节序列,并能够在以后将这个字节序列完全恢复为原来的对象。(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跨操作系统保存对象)
这个概念一出现,许多标准类库都发生了改变,包括所有基本数据类型的封装器、所有容器类以及许多其他的东西,甚至Class对象也可以被序列化。(Class对象:没办法通过new关键字得到,它是jvm生成用来保存对应类的信息。获得方法:实例变量的getClass()方法;类Class的静态方法forName();对象类文件的.class,即类名.class。)
序列化一个对象的一般过程(默认的序列化方法,取自《java编程思想》):
创建某些OutputStream对象,将其封装在一个ObjectOutputStream对象内,然后只需调用writeObject()即可将对象序列化,并将其发送给OutputStream(对象序列化是基于字节的,因而要使用InputStream和OutputStream继承层次结构。)要反向进行该过程(反序列化,即将一个序列还原成一个对象),需要将一个InputStream封装在ObjectInputStream内,然后调用readObject()。和往常一样,我们最后获得的是一个引用,它指向一个向上转型的Object,所以必须向下转型才能直接使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