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通:无)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
⑴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⑷翁媪(ǎo):老翁、老妇。
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⑺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⑻卧:趴。
辛弃疾所说的“村”,指的是江西上饶的一个村子。他选择村居不是不想出去做官,而是被人阻挠、压制,使得他的理想无法实现,才不得不闲居在家,为此他十分愤懑。
辛弃疾实现不了理想,无聊地居住在上饶的村子中,一方面会写一些英雄主义的作品,另一方面也会不时调节一下情绪,调侃一下生活。
英雄失意的时候,能够给他最大慰藉的就是家人。辛弃疾怀着非常温暖、亲切、慈爱的眼光,去描写他的家人。
“茅檐低小”,他们家不是住在高楼大厦,而是居于很低矮的茅屋,屋子虽然简陋,但是简陋的好处是能与自然融为一体。
茅屋旁边有溪水,岸边有青草,即“溪上青青草”,这一定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辛弃疾欣赏着溪边美景,这时他听见有两个人醉醺醺地在用“吴音”交谈。
“醉里吴音相媚好”,“吴音”泛指江南的方言,说话非常柔和、酥软。再加上喝了点酒,声音肯定更加绵长、柔美。
什么叫“相媚好”?“媚”指亲昵,意思是两个人在很融洽地交谈,关系很亲昵。此时辛弃疾只听见了声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辛弃疾转过头,看见“白发谁家翁媪”,原来是白发的老爷爷与老奶奶,老两口在那里闲聊。老人可能是自己家的亲戚、隔壁邻居,或是路过的行人,这就是村居生活的日常所见所闻,大家都活得非常轻松惬意,喝酒、聊天、散步、串门,每天就过着这样的生活。
接着,看见“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大儿子在锄豆。锄豆不是说锄掉豆苗,而是除掉杂草。杂草会影响豆苗生长,需要经常清理。他不是瞎玩,而是在辛勤劳动,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也是在劳动。
那小儿子去哪里了呢?找到以后,辛弃疾忍不住说“最喜小儿亡赖”,这里“亡”就是通“无”,这句话既有嗔怪,也有喜爱的意思。我们现在说“无赖”是个贬义词,但是它在这里是一个中性词,基本意思就是顽皮。
两个哥哥都在劳动,他却无所事事。这孩子多懒啊!他吃东西不是站着或坐着,而是直接躺卧着剥莲蓬。莲蓬剥开以后,里面绿色的小果实就是莲子,是不能多吃的,容易犯肠胃病。不过小孩子顽皮,没那么多想法,也经得起折腾,就要自由自在地玩耍,自由自在地吃东西。辛弃疾也不怪他,毕竟他是最小的孩子,想干活当然好,不想的话玩一玩也没什么关系。
辛弃疾在忧国忧民之外,还有十分温馨、柔情的一面,琐碎的日常,也就化成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