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网上非常热闹。
瓜果飘香。
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对于此类的瓜,我一般不怎么关注,浪费时间。
不过“上海女教师和16岁学生的不伦之恋”,这则新闻太火了,全网都是,微博热搜连续几天霸榜、微信群各种版本的聊天截图、知乎各种讨论炸翻天,被动看完了。
其他的讨论都忘记了,唯独一句话,印象深刻:
“16岁的你还在叫人家老师;别人16岁已经让老师叫了。”
这也反映了性别差异的对立。
这件事如果是男教师和女学生,那舆论的反应一般是:
哎,这孩子居然被老师睡了,以后可怎么办啊。
但是这件事是女教师和男学生,舆论的反应普遍是:
啊,这孩子居然睡过老师,牛逼牛逼。
这种对立,反映出来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把女性作为私产,把女性的贞操作为资源,会激化两种社会问题:一是对女性的物化;二是对男性未成年人的保护。
不管是网传的30岁还是24岁,上海中学教师都是成年人,而这位16岁的孩子是未成年人,这里不管是否存在真爱、双向奔赴,都是违法犯罪,这个没啥好说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孩子早熟,16岁其实已经有20岁左右的心智和认知了,为什么不可以是真爱呢?
因为他们一个是成年人,一个是未成年人;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
有了这2条属性存在,就决定了他们之间不管是在心智、地位、权力等各方面都存在巨大的不对等。
只要有不对等存在,就会存在被迫、被强迫的受害者。
当然,不排除未成年中学生和成年中学教师之间存在双向奔赴的真爱,但也请熬到成年、熬到毕业、熬到双方都是单身身份,那么,或许又是一对马克龙夫妇也未可知。
网上的讨论甚嚣尘上,但是最终却忽略了这件事的本质:
1.一位未成年人的性合法权益被他的成年教师侵犯了;
2.这位未成年人的隐私合法权益被这位教师的丈夫侵犯了。
网上99%以上的讨论所关注的不是权益被侵犯,甚至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八卦以及各自对八卦的看法和理念,至于事件本身,以及后续该做些什么,则均不在讨论范围内,只要我尽情挥洒,哪管他骇浪滔天?
不知道这甚嚣尘上的讨论进行之时,当事人犯错的女教师和受到2次伤害的未成年学生,心理上正在承受何种的压力,舆论发酵一下,是否会做出极端选择?
美国有一位导演,叫做比利·怀尔德,他很早就关注到媒体为了制造舆论而不顾一切这件事,在1951年,他拍摄了一部黑色幽默的电影《倒扣的王牌》。
身无分文的记者丘克流落一座新墨西哥州的小城,他舌如巧簧向当地报馆的主编推销自己,宣称自己有制造新闻的天才。
波澜不惊的小城生活让曾经供职纽约的丘克倍感无聊,主编令丘克外出采访,丘克却意外遭遇一名小镇店主里奥被困山洞。
丘克敏感地意识到这件事情背后的新闻价值,他迅速联系州长、工程队与医生,随着丘克的一篇篇报道,观看施救过程的民众陆续赶来。
本欲离开的里奥妻子因为看到有利可图而选择留下,并与丘克站到了同一阵营,丘克安排采用费时的营救方式来维持事件的新闻热度。
几天内人群不断涌入,营救现场俨然成为游乐场,丘克与纽约的老上司讨价还价之时,洞中的里奥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对于媒体来说,这短暂的流量是无价的破天富贵!
至于其他的,Who cares?
我对这件事的关注点不是谴责女教师,也不是探讨男学生,而是举报人,这位女教师的丈夫。
他让我感到不寒而栗。
枕边人出轨,是令人气愤的,可以双方协商离婚、可以家庭会议谴责并讨论下一步规划、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并提供证据。
但是这个成年男人做出的举动,是将自己曾经的枕边人和未成年人的隐私对话置之网络之上,动机可以理解,号召公众作为自己的嘴替,对出轨的妻子进行全网暴击,以达到自己泄愤的目的。
足见这位丈夫的愤怒程度,也足见这位丈夫对妻子的痛恨程度。
同时,也足见这位丈夫的心有多狠、手段有多绝。
他本可以向民政部门提起离婚、向教育部门举报师德、并向公安机关进行检举诱奸未成年人,以此来取得完胜。
但是现在他脑子一热,意气用事,导致自己涉嫌违法泄露未成年信息并可能构成侮辱罪,被网友曝光出他的身份,甚至被扒出他自身有ED的问题。
这是典型的杀敌1000,自损1000的行为,在道德上完胜,但是在法律上完败。
我可能会理解男中学生的遭遇,也可能会谴责女教师的行径,但是对女教师丈夫的行为,却是感到可怕,我理解他的痛苦,但是,谁敢和这种动不动就全网公开处刑的人打交道?
这是不定时炸弹。
之前看过郎平的采访,有好事的记者问她离婚的事。
郎平回答说,我的影响力比较大,前夫是普通人,所以,无论我说什么都对前夫不公平,对此不做任何回答。
郎平的回答滴水不漏,很照顾前夫的心情和隐私。
球打得好,当教练成功,对私事问题处理得体,郎平实在是富有人生智慧的高人。
这位女教师丈夫的行为,可能会是大多数人愤怒之下的必选项,人在面对和他人的冲突时刻,一般表现就3种:
1.直接干死对方;
2.把对方当个屁,完全没放心上、不在乎;
3.大惊小怪、一惊一乍、当时懦弱、事后反复回味、难以走出。
这位女教师的丈夫选择的就是第一种,那么最好的选择呢,就是实事求是,该干什么干什么,该检举检举、该起诉起诉,但是在情绪上要做到第2种。
如何才能做到把对方当个屁,完全不在乎?
前提是必须有干死对方的实力,但选择不用这个实力。
肌肉不会长在软蛋身上,但长在莽夫身上也不得善终。
遇事要多想一步,要冷静!
今年春节,一些人选择举家到三亚过年,去的时候好好的,机票才1000多一张,可是回的时候回不来了,一张离岛机票均价10000多,甚至有的被炒到30000多。
一些人就急了,甚至在售票处大吵大闹,看那架势也是要直接把售票处干废,但是,这都是无能的愤怒,有这精力还不如多想其他办法,哪怕是请几天假,晚回去几天就是了。
多动脑筋,多想一步。
疫情前,三里屯和工体人山人海,如果遇到演唱会,散场时候你想打车?
等着吧,下半夜都不一定能打到车。
但是我一哥们看完演唱会1小时顺利回到北五环的家。
怎么办到的?
他不是打的滴滴、高德,他打的是货拉拉……
思路要打开。
遇事多想一步。
股票投资为例,市场上常年充斥着各种战法,什么左侧交易、右侧交易、金叉死叉、海龟战法、涨停板战法……
我对这些的结论是,任何一种战法,拉长线,其胜率都稳定趋近于50%。
那有没有可能低于50%?
没有!
如果能稳定低于50%,那也很厉害,可以作为反向指标用了。
当然,这些不能和战法笃信者交流,很难达成共识,即使他使用战法亏钱了,也无法达成共识,因为他们誓死捍卫的不是真理,而是自己的面子。
对于股票投资方法,都可以用最简单的逻辑解决,重点是大道,而真正的大道,却容易被忽视。
清华大学丘成桐教授说了,咱们小时候学的数学,太多都是技巧和花里胡哨的练习,但真正的数学“大道”却被忽视了。
他举了三个例子来说明:
第一个就是方程。
说实话,方程在没学之前,其实只能算是“算术”,就是加加减减、乘乘除除的那种。小朋友学完了加减乘除,其实就能理解方程了。但咱们现在的教育,让孩子们去解复杂的方程,其实是在耽误他们培养真正的方程思维。
第二个例子是几何。
平面几何确实很重要,但咱们国内的教育太注重几何技巧了,比如画辅助线、背定理什么的。但等你上了大学,再回头看,你会发现这些技巧其实没啥用,都是在一个小圈子里打转。真正的几何学习,应该是继续往前走,学到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复数这些,你会发现,其实平面几何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代数和方程来解决。这才是数学家们几百年来研究几何的“康庄大道”。
第三个例子是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主要学的是力学和运动学,但为啥学得那么零碎呢?就是因为咱们没按照物理学的本来逻辑去学。牛顿爵爷发明了微积分,然后用它为整个力学运动学建模。所以,没有微积分的基础,学物理就像是在空中楼阁上建房子,肯定不稳。所以,其实应该把高中力学和初等微积分合并成一门课,让孩子们从一开始就理解“位置、速度、加速度”和“导数、积分”这些概念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但是,咱们的教学体系不是这样的,咱们的教学体系更像是东北大乱炖,只负责把原材料和佐料一锅烩地喂给你,管饱,至于说各种原材料和佐料的进锅顺序,那是米其林星级餐厅的做法,没有这项服务。
当然,倒不是说学习无用,即使是吃大乱炖,不一样管饱吗?
我看过有人抱怨,读完了大学,依然是社会底层,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读书的意义,其实就在这个问题里面,你读书,所以你知道你自己是社会底层,而那些不读书的,总觉得自己屌炸天了。
认清楚定位,很重要。
如果你想要3.8米高的苹果,那么你搞个3.8米的梯子就行了,如果你想要38万公里之外的月亮,那你得搞一个能飞38万公里的飞船,如果你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和目标,把自己弄到3.8万米的高空,那么,你既搞不到苹果,也到不了月亮。
有一些知识,你知道或者不知道,意义不大。
比如“雨后泥土的芳香”。
如果你知识丰富,你就会知道,这并不是中国人才会有的特有感受,至少美国人也会有类似感受,还有个专门的词来形容:petrichor。
这是美国人菲普森(Thomas Lambe Phipson)1891年发明的,词根来自希腊文,本意是岩石,菲普森以此表达“大地气息”。
现在的化学发现,这种气息的主要成分是土臭素(geosmin)。
用“臭”来命名,或许也不能说是化学家不解风情,因为这个素的来源是霉菌。土壤里的天蓝色链霉菌在代谢过程中会排出(如果拟人表达,也可以说“拉出”)土臭素。
大雨落地产生气溶胶,会带着土臭素四处飘飞。而人类嗅觉对土臭素极其敏感,百亿分之四的浓度就可以嗅到,所以不管雨后气溶胶里还有别的什么,人类能嗅到的主要就是土臭素。
至于为什么人类对这东西这么敏感,有人认为是进化的选择。链霉菌产生土臭素,是为了吸引其他生物为自己传播孢子,而确实有很多生物被土臭素吸引。
这意味着土臭素丰富的地方,生态也更活跃,到这种地方安居,采集或是农业资源会比较丰富。
另外,先民狩猎期间如果口渴,善于嗅到土臭素的人,就更能找到水源,这大概也让这一支基因更能流传。
当然,生物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有些生物喜欢土臭素代表的水源,但有些生物,比如果蝇,会远离这种味道,因为一些链霉菌产生的物质,对果蝇是有毒的。
你看,这种知识,你知道或者不知道,意义不大,你知道了,多想一步与否也意义大不。
但是有一些事,你多想一步,意义就非常重大。
比如掼蛋。
春节大家没少掼蛋吧,扑克游戏的一种。
打掼蛋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想过没有?
我觉得有3件事:
1.要时刻记牌,至少要记住大小王,以及当局打的数字牌,以及5和10,因为这决定了同花顺的总数。
2.组顺子还是留小炸弹,这取决于当时的情况,但核心思想是要减少出牌的次数。
3.牢记你有搭档,核心是配合,如果搭档在3张以内,一定要尽一切可能,把搭档送出去。
另外,还有一些适应性的窍门,比如四不管、六必治等等,不过娱乐局就没必要这么细,因为他们没有咱们想象的那么专业,单说一个记牌吧,就难住80%的人了。
还有一点,就是记住打牌时候别总是违背规矩口头商量,这是最让人厌烦的;打完之后,不管输赢,不要抱怨搭档,这点也非常重要。
我有位同事,打牌就喜欢抱怨,不管输赢,都要总结失误,把搭档损上几句,久而久之,就没人和他玩了,甚至有一次,搭档差点水杯摔他脸上。
这也是需要多想一步的事,昨天咱们说过这个话题,有很多人不是不会说话,而是不会闭嘴。
打牌,就是打仗,核心就是一点,战场上只能有一个指挥官。
那对家也听你指挥?
对,如果你想赢,那你就必须保证对家服从你的指挥,在你的掌控之下,比如你要控制出单、出对,你要掌握炸和不炸,这都是需要多想一步的事。
说到底,不管是打牌,还是做事,多想一步,无非是多想4个事:战略思维、调查思维、实践思维和方法思维。
这些哪里有?
毛选里就有。
先说战略思维。
什么是战略?
教员说,战略就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凡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
也就是说全局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一局牌局是一个全局,世界是一个全局,个体乃至个体的一部分也可是一个全局,总之,就要学会拥有一个全局观,能够站的高、想的深、看的远。
其次,就是调查思维。
教员说,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于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毛选无处不强调调查思维,调查思维是和解决问题相关联的,教员认为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
他形象地比喻,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掌握了调查研究,就能了解到真实状况,就能够辅助我们进行科学决策。
第三是实践思维。
毛选中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人的认识是循环往复往前推演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循环往复中进阶提升。
毛选甚至单列《实践论》独立成章,从哲学高度阐述实践的哲学意义和理论思考。
人的认识和提升都是在每一次的往复中不断晋级,进而收获一个更高维度的自己。实践论的真谛和价值意义,被列为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可见其重要性。
最后是方法思维。
主席曾经把做事方法比喻成过河的桥和船,过河是目的、是任务、是最高指示,但是不解决桥和船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毛选就是教员解决问题的经验集,其中不乏各种方法论,有教你如何开会的,有教你如何抓主要矛盾的,有教你如何打胜仗的,毛选简直就是一个方法论宝库。应有尽有,拿来就用,学深悟透,终身受益。
按照《遥远的救世主》里的提法,教员教给咱们的,都是强势思维,即使我们遇到困难、面对不利,我们都能用毛选中的思维、方法多想一步,化不利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将自己全面武装到“牙齿”。
对于多想一步这个事,昨天一位读者私聊我,问专注力和注意力时长的问题,他说开年上班已经3天了,但是总是无法做到收假收心,把注意力重新专注到工作上来。
对于这个问题,我还认真研究过,并看过一些研究,得出过一些可行的办法,分享给大家。
一是要脱离手机,每天至少要安排一个时间段,完全不看手机,去做其它的事情,最开始可以是一小时,往后可以慢慢延长到三、四个小时,千万不要觉得拿起手机看个消息没什么,一般你就会去看看微信消息、浏览个抖音快手,等你再放下,那就是一、两个小时之后了。
二是要走出门去,即使没有出门需求的日子里,早晨也要起来,着装、刷牙洗脸,去户外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拉伸筋骨,这不仅能让大脑也清醒过来,最重要的是督促你离开床,不要低估你的惰性,干什么就要像什么,即使不出门,也要正常着装。
三是刻意练习,每天都要腾出专门的时间进行专注思考训练或者是语言表达训练,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甚至就是冥想,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腾出专门的时间进行训练。
四是条理清晰,事情一件一件做,多任务处理不仅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只会让注意力更容易分散,能量消耗更大,可以搞一个任务清单,手机上很多,简单的日历就可以,逐条记录,逐条处理,也可以下载个专门的任务清单。
五是固定社交,固定一个时间使用社交媒体,并且这个时间段有具体的截止时间。比如我会在上下班的时候刷手机,到达单位之后就不再浏览了。
六是多见真人,用见真人代替赛博交流,更注重真实的生活。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不刷手机;出去玩儿不再为了发社媒而拍照,就只是注重当下,内心会平静许多。
其实,这些有用吗?
没用。
那为啥还要说,核心是什么?
让你多想一步,把注意力专注在一个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