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阅读
对象感,我和书之间有某种关系
(金字塔关系三层)【你对书的认知,你对自己的认知】,【决策方式】,【元认知】
1、对自己的认知:用黄金思维圈的嵌套
2、对书的认知:了解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构成,那部分对哪部分不对,逻辑完不完整,资料完不完善(像热恋的感受,每天都在想她在想什么,诉求是什么,如何才能满足她的诉求)
目的感,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有什么目的,有没有把自己跟这件事情进行关联
人在学习任何东西的时候都要跟自己产生关联才有意义,
理解一个东西用比如说,打开你的感受,跟自己生活到底有什么联系而不是得到感,认知了就获得了满足
问自己四个问题
Q1:这本书讲什么?看豆瓣,看别人的介绍,听别人解读。
Q2:这本书整体结构是什么,如何构成(看序言和目录)?不要陷入细节,最大的坑是从第一页一个字一个字看,应该先对这本书建立一个整体结构,认知紧张的耐受性,不要立刻就要求看懂它,留白工具,一张纸,写下这本书分五个部分,如果是你会怎么构建这几部分的关系。(不要期待立刻得到,慢慢训练)(不要求及时反馈)
Q3:它说得对吗?不谈感受,谈感受对理解力提升无意,要谈价值感。逻辑是否完善,资料是否翔实,信息是否完整。
Q4:这本书跟你的关系是什么?结构化模型化系统化网上提炼,先升维才能降维迁移到其他领域。
每次作业都回答这四个问题。
检视阅读法
为什么用检视阅读,对一个对象有快速了解,没有整体结构性就容易变成杀书头
决策原则(公众号里,五条原则)
1、看包装(1分钟):封皮(书名作者出版社)、扉页(版次/印次策划机构和内容提要)、背面(上架类别、宣传文案)
2、看整体(5分钟):序言、目录、附注
3、看细节(10分钟):随手翻(就看这一页,不用管逻辑,不用往前退,打问号的能力,延迟满足)翻五个三分钟,(如果从第一页开始读,会越来越难越来越枯燥,想放弃)
4、下判断(1分钟):是否有价值,决定选择什么样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时间
5、粗阅读(10分钟):快速扫读,写简单读书笔记。【这是一本什么书?讲什么?整体结构是怎样的?有帮助吗?是否值得分析阅读?】
张五常读书方法,第一遍翻一遍,第二遍看不懂的打问号不思考,第三遍专门看那些问号。
Q1:结构思考力是否值得学?(应用学科)(前快后慢,会遇到天花板)
建议逻辑学和离散数学作为基础
《简单逻辑学》
《批判性思维》属性识别能力
Q2:对于你一看就懂的东西,要大量输出,对于看不懂的东西要大量输入。
既然今天早上的共读老师强调了对象感,你要读的那本书或者要了解的某个知识必须跟自己产生联系,否则就是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发挥不了作用,那么我也来谈谈这节课对我的启发。
1、结构感。正式阅读一本书之前要翻看目录和前言,把握整体框架和几个章节之间的结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在阅读之前就建立起大局观才能避免纠结于细节,而且还能让我们对自己阅读的进度安排有底气。
2、作者视角。用作者视角去思考,如果我写这个主题会如何去写。这一点实在是太重要了。
我以前也看过如何阅读一本书这类的书籍,也知道要看目录,要把握整体结构,但看完之后到底有什么作用却一直不明白,永澄老师的这一段话终于解决了我这个困惑,换个视角就直接从被动阅读转换成了主动阅读。教是最好的学,阅读一本书最好的方法也是思考自己如何自己把它写出来,跟作者思维同频是最高的阅读境界。
3、价值和逻辑。评价一本书只谈感受不谈价值是没有意义的,看完之后只能说出这是一本好书,那在看书上耗时间跟在看电视打游戏上耗时间并没有什么区别。
阅读一本书,应该知道作者讲了哪些观点,是通过什么论证方式来阐述他的观点,数据和资料是否翔实,是否符合逻辑。
以后每次作业都要写下当天阅读内容的观点,以及作者的论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