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时候,我常常发现我们容易陷入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一板一眼地套用非暴力沟通的各种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要注意:是自己理解的概念,不一定是马歇尔本意)衡量自己的言行和别人的言行。
艾克曾经在他写过的一本书里提到过,在刚刚学完非暴力沟通的时候,他回到家,问他爱人有什么感受,他爱人说的是想法,艾克说,这不是一个感受。这也成了他自己自嘲自己的一个笑话了。
我想,如果艾克在这个时候不停的追问对方你的感受是什么样?你的感受到底是什么呀?很有可能会让对方觉得很恼火;也有可能让对方觉得跟你难以沟通;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对方觉得很沮丧,自己连感受是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我们容易受到影响,可能会开始自责,觉得自己“学艺不精”,也有可能对非暴力沟通产生质疑,觉得它没用无效……
总的来说,双方想要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想要连接或者想要和平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可能会达不到了。
上面这样的情况,在你身上发生过吗。
在学习非暴力沟通的时候,把概念和做法弄清楚,很认真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运用它的基础。
但是在实际生活的沟通里,我们身边的人可能并没有学习过非暴力沟通,如果套用非暴力沟通的语言模式,很可能很容易在运用过程中对非暴力沟通感到失望,觉得没有用。
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于说你运用的非暴力沟通的概念,对方那里没有相应的知识,根本无法理解你在说什么,你在做什么。他在用自己的知识,对你以前的认识,以及跟你过往相处沟通的经验来理解你的新的沟通方式。
沟通的效果不取决于你说的有多好,而取决于对方的接收和理解。
前几天听有人分享马歇尔故事的时候讲过关于他的一个故事。早上她和马歇尔去到监狱里和监狱的负责人、狱警等介绍非暴力沟通。马歇尔没有跟对方提道德评判、责任义务、没有对错等概念。晚上他们又去到一个瑜伽馆分享非暴力沟通,马歇尔说行为是没有对错的。他在根据自己的听众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非暴力沟通。
所以我们需要时刻记住,运用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去创造连接,让由衷的给予和接纳得以发生。运用的时候一定要看受众是谁。
那具体也可以怎么做呢?今天我就介绍一个有魔法的两个字,那就是“翻译”。
翻译,顾名思义就是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当我们在和不同的对象再进行沟通的时候,可能要把非暴力沟通的一些概念和方式进行翻译,翻译成对方可以听得懂的语言和方式。
可能一开始会有一些不太习惯,有一些蹩脚,但是当我们运用的足够熟练以后,就会发现,这样做给自己能够带来无穷无尽的好处。
接下来我会陆续的把各种常见的应用误区都写出来供大家参考。整理的过程觉得很有意思。这些误区自己都有意无意地进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