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班主任在和一个期中考试严重退步的学生谈话。由于该生屡教不改,班主任这次把该生的家长也请来了,希望共同促使他改过自新。
班主任通过观察,推测该生晚上熄灯后在宿舍玩手机,以致白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逼问下,该生默认,但该生家长当即反馈,并没有给其配备手机。那么,问题来了,他玩的手机从何而来?
“你的手机是哪个同学给你玩的?”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班主任马上机警地追问道。“我不能说!”该生脱口而出,他的回答明白无误地交代了手机的来源。“到底是谁的?你不说我就要惩罚你!”班主任厉声问道。学生红着脸,紧抿着嘴唇,依旧一声不吭!
气氛开始紧张起来,此时坐在一旁的家长开口了,“我们辛辛苦苦供你上学,你不好好学还玩手机,对得起我们吗?赶快告诉老师!”“我保证以后不玩,上课认真听讲!”该生信誓旦旦地说道。“以后的问题以后再说,我现在要你回答你玩的手机是谁的?”班主任依旧抓住手机问题逼问道。“老师,我真的不能说。”学生认真而果决地说道。“为什么不能说?你说我就不再责罚你!”班主任不依不饶。“我说了以后怎么在寝室混啊!”学生带着哭腔说道。“谁知道是你说的呢?”班主任小声说道。学生不再作声,一个劲地揉搓衣角,透过紧张氛围我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纠结。
办公室里又安静下来。过了好半天,学生才紧张地说道:“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保证以后不玩手机,好好学习!”“你不交代手机从哪里来,保证有什么用?”彻底失去耐心的班主任大声吼道。学生深深地低着头,不再说话,但脸上写满了倔强。“不说我也可以调查出来,你不说以后上课就到外面站着。”班主任下了最后的通缉令。“我愿意罚站!”学生轻声而坚定地说道。班主任不再说话,但脸上写满了愤懑;一旁的家长也只能尴尬而无奈地叹息。整个谈话不欢而散。
但不欢的是他们,作为旁观者的我却很欢乐,因为从这个问题学生身上我看到了男子汉的骨气和担当,纵使班主任和家长恩威并施,百般审问,他却宁愿自己受罚也绝不开口出卖兄弟。如此品质不应该为其点赞吗?
当然,我也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私自带手机来学校本来就违反班纪校规,更何况熄灯后在寝室玩手机必然殃及其他同学,甚至祸害整个班级,不及时地追根溯源、斩草除根,必将后患无穷。因而着眼于整个班风的他必然急于查明真相,以便及时拆除这个隐形炸弹。但查明真相的方法不限于审问,尤其是当学生誓死不交代的情况下,再多逼问也只是平添自己的烦恼,于事无济的同时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有损自己的威信。更何况我们找学生谈话的初衷应该是为了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及时改正,而不是为了追踪手机。如果学生主观认识不够,即使弄清楚了手机来源,惩治了私自带手机的学生,但能保证下次无人再犯同样的错误吗?难道每一次问题发生后我们都要去寻踪手机?
既然学生已保证从此不犯,那么,我们谈话目的也就达到了,不但不必纠结于手机问题,甚至还可以借机肯定学生勇于担当的行为。也许学生因为你的鼓励而心生愧疚,从此真的改过自新,一心向学。也许你会说空口无凭,如果手机不查明没收,他还会再犯。是的,你说的情况完全有可能,但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再犯的可能而否定了学生向上的可能。如果他真的言行不一,过后食言,你没收了手机又有什么用呢?因为手机只是一个由头,张三不带李四可能会带,李四被惩治了王五还可能会顶风作案;而且这次带手机,下次可能带小说或其他违禁物品,我们哪有那么多的经历去调查没收。
所以,我认为谈话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物。外物层出不穷,但人却是固定不变。只要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从此端正态度一心向学,手机就根本不是问题了。
我相信智慧的班主任只是一时心急而纠结于手机问题以致舍本逐末,明白过来的他一定会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不过,值得高兴的,犯错的学生却能够始终坚守江湖底线,没有一错再错。也真心希望所有的班主任都能明白,品质比真相更重要,请在调查真相时,也不要忘记保护学生的优秀品质,因为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本质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