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初年,有位知名的宰相赵普,每次上朝回来后就会把自己锁在书房里,不让旁人靠近,家里众人觉得很好奇,议论纷纷。一说他对宋朝的民生疾苦深感无力,得了抑郁,把自己锁在家里,另一种说法是为了躲避官员之间的送礼互访,平添一些隐患,为此众说纷纭,谁也不清楚原因。直到后来,谜底蔡揭晓:每次回家都在研读《论语》。而且赵普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一个新生的生命诞生,可能当时很多人都无法预料到这个婴儿的降临影响了中国接下来两千多年的文化,这名婴儿叫:孔子。《论语》即为孔子和弟子的语录集结,由孔子弟子和在传弟子编写而成,在文化灿如烟海的战国前期成书。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空前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文人志士,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墨家学说,法家学说,纵横家,兵家等等,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皇权的权衡,儒家学说形成大一统,于是《论语》完成了历史性的升级,奠定了后续两千多年的底层文化根基,孔子也被尊为圣人。
当前的国情下,治天下可能跟绝大部分关系不大,那为何我们需要回到两千多年前,去叩问圣人孔子,学习《论语》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身边的的环境,2006年11月20日早晨,原本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早晨,结果因为一桩民事诉讼案,影响了接下来十几年,案件的主人公叫彭宇。老人徐老太在南京市一公交车站台被撞倒摔成骨折,26岁的小伙子彭宇随即将徐老太搀扶起来,并将其送到医院,本是一桩再正常不过的助人为乐的事件,徐老太指认撞人者为彭宇,于是双方告上法庭,结果彭宇败诉,赔偿徐老太近4.6万余元。随即此事件登上各大头条,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很多专家纷纷力挺彭宇,认为是“做好事被诬陷”。这起事件的负面影响也始料不及,导致后序产生了一种专业“碰瓷”。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依然存在,这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中的做好事,助人为乐的根基产生了动摇。
近几年,毒奶粉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毒鸡蛋等等事件层出不穷,甚至有些事件刷新了下限。几个月前,全国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毒疫苗,经检测,长生生物研发的疫苗对小孩无法产生效果,而且发现一些批次的疫苗甚至有毒,这起事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小孩是祖国的花朵,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把小孩的生命置之不顾的行为确实让人无法接受。甚至网上一度说,中国人的生命是最顽强的,在毒疫苗,毒奶粉,毒鸡蛋,毒食物下依然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为何这样的事件屡屡发生,我们这个社会是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我们的未来在何方?出路在哪里?这些事件让我们不禁去思考。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了人民的无穷创造力,中国人勤奋,上进,有毅力,等等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经过40年的发展,我们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国家。但是随着快速增长的经济,我们缺开始迷失了。这就像小孩的成长一般,一个七八岁的小孩,通过催化,迅速长到了一米七,八的个子,但是我们的素质和智慧并没有与之匹及。
2500多年前,孔子的《论语》就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很惭愧,我也是在今年才系统性的学习《论语》,中间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深刻的感受到学习得太晚。
《论语》中提倡的君子之道,温,良,公,俭,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名不正言不顺,克己复礼,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不是觉得这些话都很熟悉,,这些话都出自于《论语》。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怎么去做人处事呢?论语也给出了答案,君子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处事的最高追求。君子就是言而有信,就是礼之用,和为贵。论语的文化之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穿透两千多年而不衰,原因在于他解决了人生中最基本的问题,为人和处事,越是解决最简单的问题,越是有生命力。
同时随着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论语也成了我们文化的根基,行为的基础,学习论语,也就是去接受最正统文化的熏陶,让我们不至于与社会脱轨,迷失了自我。即使这个社会问题再多,总会有坚守内心的心,总会有一盏灯点亮照亮前行。
这让我想起了2006年《赢在中国》的一期节目,当时关注的是在利益之下,人是否可以突破底线的大讨论,当时这期节目非常激烈,句句见血,最后王利芬老师的一席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在现在的社会下,每个人应该越来越相信正道成功,虽然有很多人劝她傻,别人都突破底线,利用一些不正当的途径赚钱,你为什么那么傻?还这样坚持。可能现在的情况是那些走歪道的人确实获得了名利,但是有一天这些所有的灾难都会加倍还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