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堂姐走了,我对侄女萱萱说:我感觉到你很委屈。
她低头不语,拽着手里的笔,不知道她是否在看那道难解的阅读题目。
“我们(我家人)知道,你觉得你妈妈忽略了你,你不开心。”
她开始啜泣起来,我递给她纸巾,拍着她背,告诉她我们理解她。
前几分钟,堂姐和她家小宝在我家客厅里轻声说笑。她将她大女儿交给我,让我帮她补课,并当着萱萱的面说:“不知道她脑袋笨还是怎样,越来越学不进去了,小时候还挺聪明的,不知道怎么回事。”
这几句抱怨的话,她翻来覆去说了好几次。
翻开她的朋友圈,满是她和小女儿的照片,溢满了对小女儿的喜欢。偶尔有几张大女儿的照片,也是和小女儿在一个画框里。
不可否认,小女儿的确可爱,脸圆嘟嘟的,不认生,声音甜甜糯糯的。大女儿长得水灵,但是沉默寡言。
但我记忆中的萱萱本不是这样的。
她小时候也和她妹妹般,爱好广泛,伶牙俐齿。
曾也是堂姐手心上的宝贝。
相反的是,朋友的姐姐生了小宝,她家大宝可欢了,骄傲地和她的小伙伴们宣布这个喜讯。弄得小伙伴们也羡慕万分,甚至有小伙伴还回家和妈妈哭诉,问妈妈为什么自己没有弟弟妹妹。
有一位教师朋友,她要是知道有学生家长有二胎计划的,就会对那学生说“我真羡慕你,以后有弟弟妹妹和你一起玩耍了!’
-2—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大宝”对“二宝”到来的反应有如此大的差别?父母该如何做让大宝欣然接受或不过分抗拒小宝的到来?
诚然,孩子对弟妹到来的心理和其自身气质有关。本身容易消极悲观,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差,反应强度高(困难型)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对“二宝”的抗拒等消极心理。
此外,大宝的生活经历和理解能力也会影响他接受小宝的心态。例如,我朋友高一的时候有了亲弟弟,他很感激这个弟弟的到来。他远离家乡学习工作,而他父母有他弟弟陪伴而不觉得孤独。
除此之外,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大宝听到自己有亲弟弟和妹妹时,第一反应是自己的爱有可能被夺走的心理,是可以被理解的。我们应该理解大宝接受小宝,或对小宝的到来表示期待(向同胞关系过度)是需要过渡时间的。
1. 关键时期
把握好关键时期。学者研究,小宝出生前的一个月到出生之后的一年被看作关键时期。
2. 家庭民主
学者研究表明,家庭民主程度越高,大宝对孩子的接受度越高。而本身为控制型的家庭,大宝的消极心态更为严重。
3. 家庭参与
小宝出生前,让大宝参与到小宝出生的准备工作中,让TA觉得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分子,而不因为小宝的出生而不被爱与需要了。譬如,有家长让大宝为小宝起名字,挑选婴儿服、准备婴儿房等。有些家长会通过读绘本,讲亲子故事来让大宝对小宝的出生有所期待。
4. 交流沟通
家长需要用孩子的语言,或者说孩子听得懂的话,和孩子多商量、多交流关于小宝出生的想法和情绪。例如,我小时候就经常听我妈说“你比你弟弟(表弟)大,应该懂事让着他点”。我那时才多大,怎么懂这“年龄大的要让年龄小的”这种奇怪的因果关系。如果我不肯让,我爸妈就会说“做姐姐的不能那么自私。”在一个寻求别人认同,以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我的阶段,我父母的话着实打击到了我。
5. 安全的亲子关系
安全的亲子关系有利于舒缓大宝应对小宝到来的压力,对大宝和小宝的关系也有积极影响。父母有了小宝,不能遗忘大宝。让大宝觉得有了弟弟妹妹,TA一样被父母重视。举个反例,我堂姐经常在别人面前表扬小侄女,而忽视她家老大,老大自然不开心。老大不开心了,闹了,就说她不乖不懂事。我堂姐的行为告诉她,你如果不和你妹妹闹,你就是好孩子。我大侄女就通过不闹不哭不说话压抑自己,来寻求她父母的认同。
6. 对小宝的引导
对小宝要有积极的引导。良好的同胞关系是双向的,不能有“如果这段关系有问题,必然是大宝的原因”的想当然想法。大宝做得再好,小宝没有一个良好的分享性格,不接纳大宝,反而会伤害大宝的情感。
-3-
小宝的出生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大宝,但是也并不代表全世界的“大宝们”都会一直抗拒小宝。手足情深的故事那么多,也不一定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努力营造氛围的父母。一些学者认为,大宝对小宝的态度从有有压力抗拒到接纳是正常的心理过渡。虽然正面引导是需要的,但家长们自己不要紧张过度,不然弄巧成拙啦。
Refereces:
[1] 陈斌斌,王燕,梁霁,童连.二胎进行时:头胎儿童在向同胞关系过渡时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J].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6):863-873.
[2] 石萍. 二胎政策下的“大宝”心理. [J].江苏教育研究, 2016,11:80.
如果您对教育感兴趣,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