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剧透,请慎点,建议阅读全书后再食用!
昨夜读完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今天趁热打铁,写个书评。
第一次拜读村上的作品。让我决定读好好读这部作品,是因为偶然间在网络上看到了他在耶路撒冷发表的演讲。他用有点日式口音的英语,说了这么一句“Between a high,solid wall and an egg that breaks against it,I will always stand on the side of the egg.”即“在一面高大、坚固的墙和一只撞向墙的鸡蛋之间,我将永远站在鸡蛋一边。”墙指的是“体制”,鸡蛋指的是“人”。体制应该是保护人的,但是有时候却反过来杀害人,并怂恿人们自相残杀。所以无论墙多么正确,鸡蛋多么错误,我也还是站在鸡蛋一边。当时时值新一轮巴以冲突的高峰期,高墙指的是战争,鸡蛋指的是遭受战争迫害的手无寸铁的人们。村上选择在这个时候来领奖,用这样一个巧妙的隐喻,说出这样一番话,不得不让我佩服他的勇气,感慨于他正确的认识。
《刺杀骑士团长》也是关于理念和隐喻的作品,在里面也有关于鸡蛋和高墙的讨论,所以这点也和村上秉持的信念不谋而合吧。
本书把时间设定在2011年的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的前几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一位36岁的画家,突然被妻子要求离婚,于是为了整理心情,开车离家外出游荡将近两个月。后来受老友雨田政彦的邀请,到其父亲——著名画家雨田具彦位于小田原的房子暂住。在房子的阁楼里发现了雨田具彦的隐秘的画作《刺杀骑士团长》,并因此被卷入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接受了非同一般的考验。故事的梗概差不多就这样。
昨夜垫高了枕头想了很久,这本书的主题围绕着什么?我自己的答案是善和恶,正确与错误。但是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事情的界限有的时候是模糊的,一个人即使有99%的善,也可能夹杂1%的恶,这1%的恶可能藏在他的心中或者不知道哪里;一个人即使是恶人,有99%都是恶,深挖深挖,也有可能把他1%的善(人性)挖掘出来。善与恶的界限是模糊的,善与恶的转换也是瞬息万变的,是模棱两可的东西。
既然是画画的主题,所以从里面的画作加以剖析。首先是核心的画作《刺杀骑士团长》,《刺杀骑士团长》取材于莫扎特的两幕歌剧《唐璜》。唐璜欺骗玩弄女性,风流成性,与贵族女唐娜·安娜胡搞,被其父亲唐贡萨洛,也就是骑士团长发现,赶来与唐璜决斗,结果被唐璜用剑刺死。后来骑士团长化身会说话的石像要找唐璜复仇,唐璜不怕,邀请骑士团长石像赴宴,结果毫不悔改的唐璜被拉下了地狱。在这幅画中,显然受害者(善的一方)是骑士团长,恶人是唐璜。画面上是恶人唐璜的胜利,因为他刺杀了前来保护女儿的骑士团长。但故事的结局却是善的胜利,唐璜最终下了地狱。那么请问,唐璜是绝对的恶人吗?从杀死了骑士团长的结果上说,是的。但是,唐璜也有自己的一些优点(善),勇敢、机智、不信鬼神。只是他的恶大大掩盖了他的善,把善淹没的时候,他成了恶人。
这样的观念同样体现在主人公“我”和神秘高深的免色身上。免色把自己困在洞中一个小时,让“我”一个小时之后把他拉上来,之后免色问“我”,有没有动过把他直接扔在洞里不管的想法,“我”说这个念头想都没想过。这是“我”至善的一面,但是回忆起“我”在宫城县与陌生女子共度一夜,女子拿浴巾带子让“我”勒她脖子的时候,“我”也差点失去控制把她勒死,还好没有酿成大祸。说明“我”也是有恶的一面的,不过深深的藏在心里面,连自己也没有发觉。“我”所画的《白色斯巴鲁男子》就是其隐藏的恶的表现。所以画家主人公是大体是善,恶可以忽略但是必须要注意和提防的人物。而免色,又有一些不同,他首先接近“我”,让“我”帮他画肖像画,后来巧妙地利用“我”,让我帮真理惠画肖像画来拉近他和真理惠的距离。因为知道“我”是一个几乎无害的、能守口如瓶的存在。还有,为了偷窥真理惠的身姿,把之前有人住的房子重金买下,把原来住在那里的人二话不说赶出来,这些都不是什么好的行径。但是后来看到他完好保存着真理惠母亲20几年前的衣服,每一件都细心保养,真理惠失踪,他彻夜守候等消息的时候,又觉得他其实本质里并不太坏,所做的一切只源于对女友(真理惠母亲)的思念和对真理惠的好奇和保护。毕竟免色只是在真理惠是不是他的亲生女儿的问题上纠结,找到平衡点而活着的人罢了,就算知道答案也不会有多大改变。后来把“我”从洞中救出来的也是免色,比起被利用,人命可是重要多了,不是嘛。所以免色,算是善和恶是平衡的那样的人,就像会计里“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平衡关系吧。
那么善和恶,我们应该站在哪一方呢?毫无疑问是善的一方。或者更准确的,也是村上要明确告诉我们的是,无论恶的力量多么强大,恶的漩涡多么巨大,都不要被它吓住,不要被它吸进去。要始终向善,不管善有多小,都是一种力量。如果说善脆弱得像鸡蛋,恶强大得像高墙,那么很多很多的鸡蛋聚集起来,虽说仍不足以战胜高墙,但起码有了战胜的希望。鸡蛋和高墙理论在这部作品中也得以体现。
在后面的高潮,也是接近结尾的章节,“我”刺杀了骑士团长的理念,得以深入地下世界,最终穿过窄小横洞回到现实世界的部分也恰巧证明这一点。引导“我”钻出横洞的唐娜·安娜告诉“我”,“心在记忆里,闭眼,且听风声!”告诉“我”,要回想美好的记忆,倾听自己的心里的声音。“我”屡屡想起“白色斯巴鲁男子”并为之恐惧,反而差点被黑暗的触手吞噬。恰好证明了我们需要去倾听心里真实的、美好的声音并要勇敢的直面内心的黑暗。如果只是一味地恐惧黑暗和恶,很容易会被黑暗和恶吞噬。
倒数第三章的结束的时候,由于偶然在阁楼发现《刺杀骑士团长》而打开的环,因为“我”和真理惠把《刺杀骑士团长》打包好放回阁楼,而终于关闭。“我”和真理惠分别在地下世界和免色家的旅行也平安结束,回到现实世界。这个貌似一切都回到了原点的虚无的尾声让“我”想到了莫比乌斯带。莫比乌斯带是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单侧曲面),破坏了纸带原本二维结构(双侧曲面),具备不可定向性和单侧性,无论你从哪一点出发,笔直前进,都会回到原点。另外,顺着一个方向将莫比乌斯带等分,莫比乌斯带会延长,扭转角度也会变化。我想这就是“我”和真理惠旅行的意义就像莫比乌斯带一样,虽然最后的结果都是回到了原来的生活,“我”回归画营业用的肖像画,真理惠继续当上学,但两人分明在旅行途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获得了相信的力量和感受到被引领的温暖,真理惠发觉了她对家人的牵挂,明白了家人对她的重要性。一切都在慢慢地变化。这个尾声不是虚无的,它很妙!
虽说最后《刺杀骑士团长》被大火烧毁,雨田具彦也去世了,维也纳暗杀事件真相没能浮出水面。雨田继彦也因为被强制征兵参与南京大屠杀(南京攻城战)后自杀,整个事件都被掩盖住了。但起码作为主人公的“我”把《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深深刻在心中,雨田继彦也将他的经历详细记录于书信,雨田政彦也将父亲和叔叔的经历牢记于心。倒也算是一种安慰。“历史乃是之于国家的集体记忆。所以,将其作为过去的东西忘记或偷梁换柱是非常错误的。”、“人相信他人的力量。”这也是村上要传达给我们的重要信息。历史不可忘,就算不是亲历者,也要记住历史,要像直面恶一样,直面历史。
“骑士团长真有的哟!你相信为好。”这大概是书里最温暖的一句话了。真有,我愿意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