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天一下班就被孩子缠住,要陪他做游戏,陪他画画,给他讲故事,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我连洗澡的空都没有呀!”
“我也是的!一到周末,我家妞妞不是缠着我给她做好吃的,就是非得我陪去她兴趣班,做游戏啊这些就别提了,简直是走哪跟哪,和朋友一起吃个饭也得带着她,连逛街的时间都没有!你看看我这衣服,还是两年前买的呢!”
“就是呀!我都好久没逛过商场了!”
每次聊起这样的话题,妈妈们总是一半无奈,一半骄傲。
——的确,三岁之前的孩子,需要妈妈多多的陪伴。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三岁之后,开始有社会交往的需要,需要接触更多的人、事、物,要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要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如果不考虑孩子成长的实际需求,一味用自己的爱把孩子包围,甚至把孩子与外界隔绝,真的好吗?
2.
有一次在超市里看到一对母女,不知妈妈怎么被惹怒了,正对着女儿大发脾气:“我一大早起来给你做早餐,为了让你吃的营养、健康。晚上下班累的半死,还要给你做晚饭,给你洗衣服,陪你写作业,给你做这给你做那。我累死累活的,还不都是为了你!”
那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脸上红一阵紫一阵,忍不住小声反驳:“不是你自己要做的吗?我又没让你做,晚上都说不饿了,还要做一桌子菜,吃都吃不完。作业我都会,你也不用陪着我……”
——这位妈妈一定很爱自己的孩子,恨不得对她好点、再好点,哪怕自己牺牲点、再牺牲点。为了孩子,不惜把自己的生活一再压缩,除了必要的工作,其余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孩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反过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小女孩说的也没有错,妈妈如此“伟大”的付出,询问孩子的意见了吗?孩子真的需要吗?还是我们自己更需要?妈妈如此“伟大”的牺牲,难道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吗?
3.
一位刚刚失去婚姻的单亲妈妈,因为家庭问题带着孩子一起找我来咨询。有一次她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两眼放着光,对我说:“老师,我已经找到了新的依靠,我打算以后就把他当做我的男神——我的儿子!”说着她骄傲的搂过十一二岁的儿子,男孩则是一脸懵懂,脸上的表情是一副与年龄不相称的苦大仇深,似乎想努力撑开尚且稚嫩的双翅,给妈妈依靠和保护。
不一会儿,在和我单独谈话时,男孩小心翼翼的对我说:“老师,你能建议我妈妈做点她喜欢的事情吗?或者你给找一个兴趣爱好叫她去学吧!她这样天天围着我转,我压力好大啊!”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这没有错,尤其是遭遇了婚变的单亲妈妈,更是把满腔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孩子不应该成为父母唯一的希望,更不应该成为父母的情感依靠,甚至是活下去的指望。如此重担,实在超出孩子稚嫩的肩膀能承受的极限。
4.
有一对年轻的恋人,郎才貌双全,女才貌双全,再加门当户对。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金童玉女的一对璧人。相处一年后,在大家都以为他们要开花结果的时候,男孩却坚决要求分手,究其原因,竟然是女方“太粘人了,工作外寸步不离,工作时时时查岗。让人窒息,让人连呼吸的自由都没有”。
女孩那潮水般包围着男孩的爱,让他从最初被关心被在意的幸福感,到后来天天溺水般的压抑感,终于把男孩吓跑了。可是多少父母不问孩子是否需要,一味的用潮水般的爱包围着孩子、让孩子感到窒息,孩子又能逃到那里呢?
很多关系,恋爱也好,亲子也罢,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最好的爱,肯定不是时时刻刻围着对方转,转得失去自己,转得让对方窒息。
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过犹不及。过度的保护、过分的关心、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干涉、过多的指责……这些扭曲的爱,会使孩子无能、无情、无望、无奈、无措……很多时候,父母付出的越多,孩子越感到痛苦。过度的牺牲,到头来只是感动了自己。
给孩子最好的爱,应该是不露痕迹,你负责快乐的做你自己,我负责不动声色保护你。就像阳光、空气,既围绕着孩子,又能让孩子自由自在,不给孩子带来压力,不破坏孩子生长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