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要去焦作,快到焦作高速出口时,突然脑子闪现一则新闻: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峰会”上,长治获评“2019避暑旅游样本城市”。
临时起意。
车子在焦作疾驰而过,沿郑焦晋高速直奔山西。
()晋城怀旧
焦作在太行山南麓,往南一马平川挺进中原,向北就是上太行。山区高速节节提升,全凭逢山打洞,洞洞都是艰辛工程。
车进牛郎河隧道。
隧道长7里,是通往晋城的“隧道之王”,再过俩洞就是晋豫交界。
焦晋高速2000年夏开建,2002年12月22日建成通车。
当时我作为《焦作日报》记者参加了通车典礼。
那天漫天大雪,山野苍茫,雪片飘洒,满目银装,晋道难因一路而解,通车典礼平添庄严气氛。
多少年来,晋豫高邻相望无语,太行高山仰止,靠马帮穿线互通有无,能量车水杯薪。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出一条车马道,但是双向山路只要一方出现问题,便会全线瘫痪,一堵三五小时是家常便饭,一两天挪不动窝也是常有的事,最甚者大堵几十公里,司机被困三天三夜,成为新闻登了报纸。
焦晋两市结为姊妹市后,高速不通的前几年,每年春节前两市政府互访,派记者随行需要轮换,就因为路难走,谁都不太想去。
焦晋高速仅仅29公里,还是个支线,但是通车典礼规格超常,河南省委书记陈奎元和山西省领导代表两省亲临剪彩,河南副省长张洪华和山西副省长杜五安还特别互赠礼物,共喻此高速为“黄金通道”。有意思的是,那次公务是陈奎元在河南的最后一次活动,剪彩结束他就奉调进京。
高速通,从此焦晋两市打开门户,你来我往半小时。
第二天,我邀一帮朋友去晋城吃饭,真正实现了“晋城午餐,不误上班”的两省两地串门。
晋城,晋城,我又进了城。
我和晋城还有更早渊源。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在电建单位,参加丹河电厂建设,我们住在深山,去焦作和去晋城都是5毛钱火车票。那个时候河南的非农业人口主粮分配是细粮粗粮七三比例,细粮70%。而山西是倒三七,粗粮70%。我门除了去晋城采买,单位有经营头脑的人会带大米或者白面去晋城易物,换他们的活鸡、鸡蛋、土豆和老陈醋等。
我觉得去晋城就是出省,语言和生活习惯都稀奇,有空就往晋城跑。
那时晋城是县城,下火车要徒步好远,县城就一个十字口,人称大十字,周边几个商店。
后来调了工作,之后十几年没去晋城,高速通了,才又去玩了几次。
晋城县级升地市,变化很大。到郑州十年,又一次来到晋城,我得拽几个成语。
日新月异、翻天覆地、感慨万千、恍如隔世 。
绕市转圈赏街景,在晋城圣亚广场旁的酸辣粉馆补充能量。
鸭血粉丝汤、晋城肉夹馍,还想吃晋城过油肉,店家说那得到泽州路或者北大街。
作罢。
()长治拾忆
晋城向北,一路狂奔。
进到长治,耳边传来上党梆子。
我听上党梆子很有亲切感,我们焦作怀川话不同于河南其他地区普遍使用的中原官话,因太行一脉相承,它倒和晋语有点相似,所以,老怀梆也有山西上党梆子的味道。
到长治先找宾馆。
一下车,一股清凉之风佛面而来。
来长治因为一句新闻,到长治果然名不虚传。郑州的酷暑夏风好像空调室外机吹出的风,自带热风还有粘乎的“闷骚”。长治的夏风竟有清凉之感,凉风习习,神清气爽。
向一知性老人讨教,受益匪浅。
长治地处太行山顶部的盆地,这个城市的夏天是黄金季节。夏季超过35度不多,即便有几个35度,但是风带凉意,只要站在树荫下,不会让你狂躁。
这一段郑州37度桑拿天,而长治这半个月气温一般保持在30度上下。
长治夏天最大特点要记住:不管气温多少度,长治的风伸手可摸,夏日风凉是长治获评“2019避暑旅游样本城市”的根本。
长治号称“无扇之城”,当之无愧。
过去,我也去过长治几次,但都不是盛夏,没有亲自享受过此等感觉。
说了长治的风轻,我还与长治多人有过故事。
古人今人若流水,多少遗憾只一回。
芸芸众生,匆匆过客。
这个世界我们曾经相遇 。
1977年,我在河南电建工作,建设丹河电厂,我是资料员。当时职工依山而居,我家的后排是几间女工宿舍,中间有两米左右的空间,我的老娘就“开荒造田”,劈出几垄菜地,种了几株辣椒、几株黄瓜、几株豆角、几株西红柿。
山地之上尝鲜不易,菜蔬当时比肉稀罕。
那年夏天,我后排一位女工的丈夫来看媳妇。那位女工要亲自做饭犒劳夫君,来我家借锅。我老娘顺手把刚刚摘的一个西红柿和一把豆角也送给了她。后来我知道这个女工的婆家在长治。
当年秋天,我到长治买晒图纸,这个女工给她夫君带双自制的布鞋托我转达。中午她的夫君在家热情招待我。我依稀记得他家是小独院,干净整洁。
不久女工调回长治。
那是我第一次去长治。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个是姓邓的青年和一位姓邓的伟人同时期外出。
青年是出游,伟人是出巡。
河南省会郑州火车站,青年买了一本文学期刊《收获》上了车,他要回归深山丹河电厂。
那时的我是一个狂热文学青年,捧着书如饥似渴。车过黄河,我抬头时,发现对面坐一女孩,也在看书。好像也是同时抬头,当我们目光相遇时,大家善意一笑。
没有故事哈!当时我已婚。
也有故事哈!那是一段友谊。
文学青年聊文学,自然有的是话题。车到后寨我下车,把《收获》留给了她。一周后,我收到她的信和夹的一元钱。当时的大型文学期刊一本一元,我订了几年的《十月》《花城》《莽原》等。
那年冬天,我又到长治买晒图纸,她把我请到家里和她老红军父亲交流,还请来同是文学青年、在什么科研所的姐姐讨论文学。
再后来她和天津一返城知青结婚,我也调平顶山了。
1983年我又调到《焦作日报》,她两口从郑州回长治在焦作下车小叙。
不久她随夫君调到天津。只可惜当时我刚刚到报社,暂时住在办公室,把她在天津的地址丢了,从此天各一方。
大约1988年,我跑政法口。一次长治检察院两位检察官来焦作办案,晚上我和一个副检察长去宾馆看望他们,和其中一个爱好写作的刘检察官交上了朋友。两年后我自驾去太原,经长治时,刘检察官接住我去武乡王家峪八路军总部参观,让我深受感动。
长治,是著名革命老区,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座城市。全市有600多处革命纪念地,人称”上党红”,在长治,我拜谒了“太行太岳烈士陵园”。
2008年,刘检察官退休后,毅然离开他工作居住40年的城市,回归到了沁水乡下老家,其淡然的生活态度令人钦佩。
到长治再走过去曾经留下足迹的地方。上党门、城隍庙,英雄路、东西大街,名称还在,物是人非,让我心生感慨。
旧地重游,在长治拾忆,我又收获了美好的夏天。
()高平圆梦
我曾经自驾山西,跑过十几个县市,而近邻高平却不曾踏足。
想到高平,是汉族始祖炎帝的传说。炎帝的发祥地及其活动区域全国多地争宠,高平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这里发现与华夏始祖炎帝有关的神农庙、炎帝陵、炎帝行宫、炎帝中庙、碑刻等一大批古老遗迹,以及同古籍、传说丝丝相连的文化遗存。
真假虽然难辨,但是我们焦作也有神农山,相传炎帝在山中遍尝百药,太行一脉,心里觉得靠谱。
心里近,就想走进。
到高平还有一个心结,那就是看看高平的丹河。
我曾经参与建设的丹河电厂,4年丹河情,那时20多岁,深山韶华,尽在不言中,看到或者听到丹河二字就会牵动我的神经。在河南境内,到山西晋城看到丹河大桥很亲切,听说丹河在高平是穿城而过,向往一睹尊容,此次高平行也了却了这个心愿。
此一行,了却心愿,庄里村祭“皇坟”,高平市游览炎帝公园,目睹高平丹河尊容,还在小吃街品到了过油肉和高平烧豆腐。
两天的自驾晋东南结束。
放飞心情,放肆一回, 风花雪月,恍惚之间。
回归郑州,重回常态,一开车门,热浪扑来,累并快乐,洗洗睡了。
梦中热夏在长治清凉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