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晚上,哄小宝睡觉,轩哥在一边捣乱,我让他躺好,必须要睡觉了,他不听,我吵了他,结果小宝被吓得哇哇大哭,我哄都哄不住,没办法让小宝去找奶奶了。看着轩哥,我还是很生气,又批评他一顿,轩哥气不过跑去找爷爷了。最后,我的心情异常低落,感觉很挫败,自称目前最擅长育儿的我,居然搞不定孩子!问题出在哪呢?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自以为是。比如有一次,轩哥写作业,碰到了一个难题,他犹豫了半天还没写,我就说他,估计是不想写了。他为此感到很气愤,给我写了一个纸条:“妈妈,你不知道情况就不要乱说。你应该先问清楚了再说”。我感觉很惭愧。
搞定孩子,搞定别人,本身就是错误的想法。
要有效行事,你就决不能允许“想要自己正确”的需求压倒“找出真相”的需求。
所以,放下自以为是,放下自我,“没有什么所谓的自我,它是流动的,冲撞的。你只有真真正正地撞上了些什么,才知道边界在哪儿。”我要做的应该是:俯视自身,做到一丝不苟的诚实。对了,就继续,错了,就改正。如果被自己的情绪压倒,就退后一步,暂时停下来,直到恢复清醒的思考能力。
二
元旦第一天,带着轩哥去一个朋友家里玩。面对行业的转变,她无比惆怅的说,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我给她的建议是尝试转行。毕竟现在大环境在变,行业在变,没有哪一种职业是要做一辈子的。如果要转行,就趁早做决定。我本来是要跟她再次分享我现在做的事儿,说了一两句,她就不再聊这个话题了。我也觉得索然无味,也提不起兴趣来说了。然后我们看电视、聊东聊西,孩子们在一起玩,我感觉无比的惬意放松,一种久违了的感觉。
我发现,无论现状如何,不想那么多,“享受当下”,真的是非常容易。而“活在未来”,是很难做到或者根本不知道的事儿。我不是一个“自带马达”的人,很容易就“动力不足”,很多时候是被刺激到了,然后三分钟热度,当热情消减时,便没了力气。
如果你不去花时间去创造一个未来,
迟早你会花更多时间
去应付生活给你的shit。
生活把屎盆子扣你脸上的时候,
你花的功夫一点都不比你去创造未来少。
但是前者处于快乐和幸福,
后者则完全处于恐惧和焦虑。
你愿意过得“快乐和幸福”,还是愿意“恐惧和焦虑”?所以,你是愿意“享受当下”,还是愿意“活在未来”?!
找到内心的原动力,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后果是什么?”。带着激情,不是被它控制,而是驾驭它,勇往直前;带上理性,目标、问题、方法、执行,周而复始。没有什么“永动机”,做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充电,一方面源于自己的认知,学习、反思;另一方面,来自他人的影响,找到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很多时候你是被推着被裹挟着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