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是伟大的哲学家,出身在工业巨头的富豪之家,他把父亲留给他的巨额财产全部送人,然后白手起家,他一生从事过无数职业,他想做什么就做了什么,并且始终被自~杀的阴影笼罩着,可以说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是充实而伟大的一生,正像他临终时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我想说的是他度过了哲学的一生。
和罗素重逢,写作《哲学研究》,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维特根斯坦再一次重返剑桥,和罗素重逢。
后期他和罗素的关系已不如从前,他和他的老师在哲学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大。
他开始写他的《哲学研究》。《哲学研究》又把哲学回归哲学,在解构之后是建构,创造一套严格的可以表述哲学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为日常生活的语言是生生不息的,这是哲学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哲学的本质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没有脱离现实,而是走入现实,感受现实,总结现实,如此才造就了维特根斯坦对自己的思想的不断修正,避免了极端与偏激,做到真实与实际。事实即是如此——语言哲学的研究就是需要走进现实。
他经常去摩尔老头家找摩尔辩论,摩尔已经年迈,没有过多的精力与他辩论,摩尔的妻子不让维特根斯坦占用摩尔太多的时间害怕影响摩尔的健康,维特根斯坦根本不听,他告诉摩尔:在谈论哲学时死掉是一种最得体的死法,这种死法叫死在路上。
他还一段一段的和学生们探讨,对哲学的敬畏、科学的力量,维特根斯坦认为他的哲学那个时代无法接受,也许他死后人们方可接受。
后来正应验了他的说法。
无论是赞成或者是反对,几乎没有什么人会继续他的理论深入地研究与做下去。人们喜欢且更容易接受一点一点的改进,常常会欣赏那些平庸但好像很有学问的学者,因为他们所想的正是一般人所想到的观点,所以很容易被人接受。
人们似乎从罗素、弗莱格那里接受来的东西要比维特根斯坦那里接受的多得多,但是像他这样一个极富创造性、思想极其前卫的人往往会使人敬而远之。
事实上,许多人都会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过于悲观。按照他的前期理论,我们确实能够有意义谈论的事情无非是科学和逻辑能够说清楚的,但是科学和逻辑能够说清楚的事情又都不是要命的事情,而所有动人魂魄的最重要的事情都是无法言说的。
维特根斯坦在后期其实已经不再强调科学和逻辑了,他相信通过日常分析,特别是语言的分析来纠正我们的思考。
他的思想朴素而有力,但是人们总是不仅仅需要朴实的理解,有的时候也需要荒谬的想象,这种带给生活一些刺激与激动的元素人们是不可能放弃的,真理和异想天开有时同样重要。
维特根斯坦觉得属于他的时光来日无多,他辞去了教授职务,去爱尔兰拼尽全力搞他的哲学。
他的朋友德路里在爱尔兰,这里风光秀美,他每天都可以散步,人们经常看到他在沟渠里发狂地写,他的思想引导着他的笔把它们快速地写下来。
德路里听到维特根斯坦经常自己对自己说话,他说“我在和一个我最亲爱的朋友我自己说话。” “几乎我的所有写作,都是为了和我自己对话。”
维特根斯坦最后病倒了,得了前列腺癌。
有一种疗法可以让他多活六年,他拒绝了,与其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死去。
1951年4月29日,维特根斯坦在好友比万医生家中与世长辞。
他在逝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他们,我已经有过非常精彩的人生”。诺曼·马尔科姆形容这句话是“出奇的感人的话语”。
在剑桥大学教师墓地为维特根斯坦举行了一个天主教葬礼,以天主教的形式埋葬了他。他不是宗教徒,但是他过了虔诚的宗教性的一生。
去世后由弟子安斯康姆和里斯出版了被认为是引导了语言哲学新的走向的《哲学研究》。
许多人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谈论方法更加接近古希腊,像苏格拉底那样在灵感和直观的鼓舞下肆无忌惮地谈论或怀疑有可能想到的任意一个问题。而这点确实不太像现代的风格。
事实上,哲学归根到底是一种有逻辑的艺术,他一方面喜欢逻辑论证的走样,以至于常常强词夺理或者诡辩,一方面却更关心思想的莫测的灵感。维特根斯坦这样的哲学家代表了一种肆无忌惮、灵活思考的哲学思想传统,给人们的思考方式、思考角度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作为一个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的闪光。
维特根斯坦用一生去领悟哲学,体验哲学,而他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他不断地探寻生命和哲学的意义。
天才即为责任,上帝把他降临到人世,就是来布道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