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课分析案例:
有人说,我学习心理学就是为了更好的影响别人,控制自己。比如,控制孩子的情绪,让他不哭不闹。控制老公,让他改掉身上的毛病。针对这种说法,你怎么看?欢迎结合加餐微课,说说你的看法,也请自己你对心理学的理解。
课程开始之前对于案例我提出了一个看法和一个问题。
看法:我记得陆老师讲过,学心理学的人不会遇到问题吗?不是,只是我们处理问题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多元化,解决的方法更多。所以想要通过技巧去控制别人,我觉得不太现实。我们可能会通过所学去引导别人向有利于我们的角度去发展,并运用所学排除掉一些不太合理的理念,从而大家通过沟通来达成共识。
问题:我其实最近也在想这个问题,是不是学心理学控制到了别人。原因是,我发现一万最近的表现,她的老师和其他比较熟的妈妈,都给我反应和求教的是,为什么一万(三岁1个月)的规矩和边界意识比较强,比如上课可以大多数时候,大约70-80%的时间来高度配合老师,比如做一些事前,她可能会先问过妈妈我可不可以这样做。我回想了一下,可能是早期对她(大概一岁左右就开始)强调一下规矩和边界有关系,还有我在想这个表现会不会跟道德发展的初级状态,崇尚强者有一定的关联?而且我这样运用学到的东西,我不知道算不算控制,来影响她,虽然现在看到的出来的表象是正向的,但是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和正确,这是我需要陆老师解答的
其实课程上到讲行为主义那一段我就笑了,回头翻看我写的两段发现,我其实自己已经从孩子的行为上意识到了心理学就是能够控制人行为的。我只是思考问题时不自觉的把自己的道德观代入到了里面,我的担忧也更多的是反应了自己的道德观而不是单纯的在想心理学是不是控制了行为。包括当时发言的那些妈妈,认为不能控制到人行为的,多少都是从道德出发的。我认为大家有这样的观点,更多的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于长期的封建社会,统治阶层就是靠道德来统治和灌输这种认同感的,如:君父臣子、三从四德等。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
而且对于心理学来说,我的担忧其实是自己潜意识里,对于自己不能够因为效果好,来过分迷恋和依赖行为心理学的控制手段和技巧的警示。每当我在自喜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在行为上产生正向强化的时候,我都有想到华生。他子女的不幸福,结局的悲惨对我都是警示。回想学习心理学的初衷,我是想要改善亲子关系,减少未来青春期的冲突而学。行为和意识的天平一旦失衡了,不管是偏向哪一边都会带来新的严重的问题。偏向行为了可能缺少了内省她会因为本我和⾃我之间的冲突导致产⽣⼼理上问题,终生为是否接纳自我而困扰(对接纳自我这个概念,我不知道有没有理解正确)。或者向意识产生倾斜时,她会不会产生以自己感受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的行为呢?所以我认为意识和行为应该是平衡关系而不是主次、不是只注重其中一样。
包括平时无意识时使用精神分析来分析孩子行为时,通过观察到的,先分析潜意识里造成行为的根源,再通过行为学的技巧来控制、引导她向我们需要的所谓的正向强化发展都是说明了意识和行为应该是平衡的,缺一不可的。
所以我心目中的心理学应该是意识和行为学平衡存在的,行为学的控制不是万能的,接受和包容由于潜意识等原因影响而产生的不完美表象。心灵的平静不冲突,才可能有幸福感而言。我们追求的本质不是孩子的幸福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