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多数人选择或被迫相信“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时代。
一个人的出身是刻在脑门上的烙印,因为是刻在脑门上,所以最初你自己是毫无察觉的,但是别人可以看到。他们看到了你的脑门上的烙印,便知道你是不是和他一个圈子的人,便决定了对你的态度是谦卑还是傲慢。
你可能纳闷,自己善解人意,中规中矩,为何总是被离群的那一个。你深深怀疑是不是自己缺乏人格魅力,是不是有时无意间的说话伤害了别人,你自省,自责,苦恼却一筹莫展。
时间久了,你被孤立过,却也有好友相拥,那时你才幡然醒悟:哪里是自己做的不好呢,原本就和他们不属于一个阶层……
阶层这个词放在如今比较自由开放的社会显得格格不入,仿佛只有封建社会才存在阶级这个带着不公和不等的词。
不得不承认,社会文明越是高度发展,平等之心越是普遍。但文明的发展是绝大部分是靠物质推动的,物质积累起来的不仅是衣食无忧的富足,更是一个人张扬自在混不吝的底气。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阶级大洗牌,让贫下中农和富绅地主一夜之间换了位子。而今,却又到了一个阶级相对固化的时代。
阶级地位决定了出身环境,视野格局,决定了你对社会公共资源能占据多少。
为何小地方来的人大多不敢或者不好意思在公众面前大谈自家的事,而大城市的人却总是旁若无人的高谈阔论?
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占据公共资源的看法上。大城市的人对占据公共资源有着习以为常的自觉,无论是公共话语空间,公共使用空间或者其他,而小地方的人没有这个自觉,他们不好意思占用别人的时间来诉说自己微不足道的小事,即使那是大事,可也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愿以一己之私耽误别人的宝贵时间。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本性的压抑,或者说一种形式上的自卑。但不可否认的事,长久以来的阶级或地域歧视让弱势的人更加的懂事和压抑,让强势的人更加自私和放肆。
我不能说出身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毕竟想马云,董明珠这样白手起家的富豪比比皆是。只能说出身环境带给你的资源,人脉,眼界,经验在80%的程度上让你远远将其他人甩在身后,而剩下的20%则完全是靠自我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