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看前30页,无感。觉得描写过于琐碎,冗长。看到100页的时候,内心开始跟随作者的心情跌宕起伏。看到200多页时,尤其当阿米尔把阿富汗内种族冲突,战争,塔利班的残忍,他用平静的语调讲述着父亲和阿里、哈桑等身边人的经历,讲述着背叛与救赎。从童年到中年,从出生到死亡,轻描淡写,却难掩深处的爱与恨。
童年,哈桑为了阿米尔追风筝,忠心不二,“为你,千千万万遍”,因为阿米尔的弱懦和私心,在哈桑被人欺负时没有出手,在痛苦中眼见哈桑被欺辱。中年后,阿米尔为了救哈桑的儿子,全然不顾自己性命,漂洋过海,从美国返回阿富汗,完成一次救赎的轮回。他知道,这是他欠哈桑的。哪怕因此而死,他的内心才能获得安宁。不仅仅因为哈桑是他的仆人,玩伴,朋友,还是兄弟,家人。
阿米尔用了很多铺垫侧面表达他对父亲的感情,他同样也用了很多小事表达他和哈桑之间的感情。而当哈桑和自己的另一层血缘关系从父亲的好朋友那得知后,他不得不重新审视父亲曾经对待他和哈桑的态度,不得不重新面对童年回忆里他对哈桑的愧疚。而当索拉博因为对生活的绝望自杀在浴缸时,阿米尔完全崩溃。他经历千辛万苦,生死攸关的考验,企图在帮助索拉博的命运上完成对自己的救赎,而哈桑,索拉博,却似乎来不及给他机会。
而万幸,索拉博被救活了。
而不幸的事,他的心却再一次死亡。
阿米尔的心因童年的风筝而划伤,而在小说的最后,阿米尔用风筝终于敲开了索拉博的心门,尽管,可能只有那么一瞬间,尽管,可能只有那么一丝门缝。
这并不是一本语言华丽的小说,正相反,它的语言平实,琐碎。它在说一个长长的故事,长到曾经在一起生活的人后来都慢慢离开了。有被赶出去的,有逃出去的,有因疾病去世的,有因战争离开的……在所有可控或者不可控的原因下,生活裹挟着所有人不断前行。它让我也想起一些生活琐事,尤其一些总以为是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的经历,虽然这些经历在时光的清理中填进了某块记忆碎片。
我大概能理解阿米尔内心对哈桑的愧疚和自责。这是一种无法逃避的情绪,作为当事人,眼睁睁看着它发生,无从阻止,倒流。或者,这也就是生活的一面。看似美丽的浪花,实则不堪一击。即使逃避或掩藏,那腐烂般的味道,总会不经意间爬上某寸神经,无从所逃。
译者说风筝象征着亲情,友情,爱情,或者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只有追到了,他才能完整。是的,他勇敢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