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大课题分别是“工作”、“交友” 和“爱”。无论处在哪个阶段,这三大课题引发的烦恼总是接踵而至,不胜其烦。
一切烦恼的根源就在于“关系”。
01 一对一教练
上周,做了一次“1-1教练”,共创的主题也是“关系”。
闭上眼睛,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个包裹着羊膜的胎儿,清晰舒展的五官,不时舞动着的四肢,逍遥自在,嘴角微微上扬,有好看的弧度。小胎儿很享受这个私密空间,安全而满足,她一点也不想离开这个用“爱心”打造的全方位无死角的“海景房”。
教练好听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温柔地引导我更深层地去看见。
书桌上放着一面小镜子,透过镜子看到了年轻时的父亲,酷酷的,还有几分未脱的稚气。对于我的出生,他似乎并没有完全做好准备,有期待、更多的是不知所措的尴尬。
妈妈拼尽全力,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我哭的有点委屈,也有倔强,似乎还没准备好,并不怎么想看到这陌生而又危险的一切……
书桌对面的柜子上放了一副朋友送的画:一支双头的粉色玫瑰。朋友英年早逝,这幅画里留存了很多宝贵的回忆,有不舍、还有珍重。
思绪陷入了淡淡的哀伤,教练说可以和这份哀伤静静地待一会,什么都不用做,只是临在,直到可以坦然地和这份哀伤告别。
再一次,回到了书桌上的一面镜子,看到了古稀之年的父母,用力地抱着我,力气大得让我有些透不过气来。我想挣脱他们的怀抱,想抬起被他们牢牢圈抱在胸前的头。
突然,一直在他们怀里别扭着、折腾着的我安静下来,愣愣地看着他们脸上的皱纹和老年斑;弱弱地伸出手,抚摸他们松弛的肌肤,一下又一下,他们笑了,我哭了……
02 被屏蔽的朋友圈
有时候觉得“沉默”,对自己、对他人何尝不是一种善意,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也是一种分寸。年纪越大,越怕烦,只想把自己“包裹”起来,避免受困于各种“关系”中,互相伤害。
在网上读到过这样一组数据:52%的年轻人朋友圈屏蔽了父母。根据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统计,90后有约1.74亿人,也就是说,将近1亿的人朋友圈都屏蔽了父母。
末尾,一位读者留言:“我就是那个被屏蔽的,虽然一直努力与时俱进并不算落伍。心里是有那么点失落,但也尊重年轻人不愿意被打扰的选择,我选择接受事实,尽量做好自己的事,过好自己的生活。”.....
曾经,他们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拥抱就是我们的全世界;他们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仿佛这世上没有啥难题可以难倒他们。曾经,他们也一直在为我们好,常常教育我们 “这个不行”,“那个不可以”......
不知何时开始,他们的头发越来越白也越来越少,他们的背脊不再笔挺,他们的眼睛开始混沌。当年的意气风发渐渐被诚惶诚恐所替代,他们害怕,就这样一天天的出了局。
他们小心翼翼地学习如何使用微信,不会拼音,就用日渐僵硬的手指一笔一画地手写输入。他们满腔热情地学习如何拍照,如何存到相册,如何发布照片。他们战战兢兢地按下按钮说话,然后松手、然后再发送。听到自己的声音,开心得像孩子一般手舞足蹈。
“不对不对,你又忘记了.....”
“教了那么多遍,怎么还是学不会......”
一回回的数落,一次次的倔强,终于,他们学会了微信聊天,也学会了发朋友圈。他们想看看不一样的世界,想和孩子可以近些、再近一些。然而,他们被屏蔽了。
03 残忍的答案
我们一天天的长大,越走越快、越走越远;他们一天天的衰老,越走越慢、越走越近。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关系”,他们还是我们的父母,我们还是他们的孩子。
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他们总是想要了解更多,参与更多。我们觉得烦、觉得累,不想听唠叨,不想被干涉,不想被绑架,一心只想在彼此之间隔起一道“安全”屏障。
我们抗拒,因为他们一直在以他们认为对的方式来爱我们,这种方式曾经给过我们很多的压力、控制甚至伤害,我们讨厌被管头管脚,我们把这份关爱当作了累赘和包袱。
但是,认真地想一想,这份关爱,我们还能享有多久?他们还能陪伴在我们身边多久?
《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里,给出一个很残忍的答案。
假设你的父母现在60岁,余下的寿命是20年。你没有跟父母同住,你每年可以见到父母的天数,大概是6天,每天相处时间大概是11个小时。那么,你和父母可以相处的日子还有:
20年×6天×11小时=1320小时=55天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未来他们能够陪在我们身边的日子,只有55天!
04 想要的是什么
“银杏部落”的教练群里,发了这段视频:
如果可以回到年轻的时候,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们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如果我现在是一个年轻的女孩......”
“我不会列一个要做的事情清单,我会列一个不要做的事情清单”;
“我会让自己放纵去享受那些我现在意识到的重要的事情”;
“我不会再吝啬那些深情的晚安之吻,不会因为要早起而抱怨”;
“我不会放过每一次机会,去多抱抱我的孩子,避免他们长大以后我都抱不动了”;
“我再也不会吝啬在舞池里多呆五分钟,在我的双腿还灵活的时候”......
如果,你现在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你想要的又会是什么呢?
此时此刻,我想要的是一份在“关系”中,敢于“闻思修行”的勇气。
我想紧紧地抱着他们,用我所有的力气,不再抗拒,不再逃避,不再想要什么安全距离和分寸感,这一刻,只想依偎在他们的身上,感受他们的全部。
不管接不接受,他们就是我们最大的命运。不要再纠结于那些不经意间感受到的伤害,也绝不要把自己的失意、挫败,统统归咎到他们身上,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完美无缺,自己却千疮百孔。
发自内心的尊重,彼此看见,也允许彼此的差异;关心他们所关心的,理解他们所理解的,真诚的陪伴而非敷衍的参与;全情投入的信赖,破除自我防御的屏障,在有限的日子里,多想一些能够为他们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