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音乐的灵魂
我们常见的一些节奏性的错误,基本上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就是节拍不准,就是演唱的时候听不见节拍,心里也没有节拍,很多人认为的自己的节奏不好,其实就是节拍不准。基本原因就是自己的情绪不稳定,缺少规则性,极容易被诱惑,在听音乐的时候,随着音乐就失去了自己的节拍,凭着感觉走,跟着心情走,很多人都在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唱的不是音乐,唱的是感觉,大家记得感觉和音乐是两回事,我们歌声中的感觉是自己想的,往往这种感觉会被音乐的旋律带跑,真正的音乐感觉是从节奏和节拍开始的,没有准确的节拍,没有清晰的节奏,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律动形成,还有律动,就谈不上的音乐有什么感觉。因为当我们形成律动的时候,我们才等于融入到音乐当中,才能知道音乐是什么。
音乐就是一个表演,如果我们想融入到音乐中,首先就要跟音乐的速度是一致的,其次是要跟音乐的节奏是一致的,这就跟两个人走路一样,必须一样的节奏,一样的速度,否则就会越走距离越远,最好两个人同时迈步,只有在相同步伐相同节奏的时候,才能够对对方的状态有所体会,而孕育的律动,就相当于说当两个人以同样的节奏和速度在一起行走的时候,还可以保持双方各自的个性,比如可以穿的衣服不同,可以拿不同的包等等。在运用中律动,就是一种自由发挥的状态,是在充分融入音乐之后,通过自由的发挥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很多人以为音乐感,就是对音乐的感觉,而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靠自己的直觉来理解音乐是很难的,准确的说,我们如果不了解节奏,也就无法了解音乐,节奏就是音乐的灵魂,而节奏的基础就是节拍,没有一个准确的节拍,就不可能有准确的节奏,只要我们的节奏不准确,我们就无法了解到底什么是音乐。凭着我们个人感觉所理解的,是我们想象当中的音乐,而不是音乐本身的性格和特点。这就如同人与人相处一样,我们凭着感觉是很难彻底了解一个人的,不经历一些事儿,不了解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我们就无法准确的了解一个人。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规则探索的过程,准确的说音乐并不是一个感觉,所有凭着个人的感受去理解音乐的人,都无法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因为那些感觉,都是自己主观的意向形成的,比如有个成语叫此地无银三百两,那就是典型的例子,怀疑他像小偷,你就越看越像,你觉得他不像小偷,就怎么看都不像,感觉就是如此,因为所有的感觉都是由于情绪激发出来的,但我们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只有在我们稳定的情绪状态下,我们的感觉才是准确的,稳定的情绪就等于是稳定的节拍,于是我们节奏准确的同时,就是说明我们的情绪也稳定了。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无论是演奏还是演唱,在音乐当中是不能带有任何个人情绪的,只要我们带着个人的情绪,我们就无法忠实于音乐本身,所以一个节拍的稳定性,一个节奏的准确性,取决于这个人是否遵守自然规则。我们可能不一定了解这个世界的自然规则是什么,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尊重任何规则。这就如同当我们到任何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首先需要的就是了解这个地方的规矩,其次是遵守地方的规矩,第三才是在了解和遵守规矩的基础上自由发挥甚至改变规矩。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了解是什么规则,比如我们到任何一个人家,我们总需要了解一下人家有什么样的规矩,我们总不能到人家的时候,就跟到自己家一样,甚至让人家按照我们的规则来改变,我们了解规则的目的就是为了遵守规则,这样我们才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才能与周围的人取得和谐的关系。之后是在已经完全遵守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自己可以发挥什么,自由的做什么。
了解规则和遵守规则的本身就叫节拍和节奏,我们要明白音乐的根基就是节拍,洁白体现的就是速度,我们在演唱任何一首歌的时候,首先要确定这首歌是什么速度,速度就是这首歌曲的规矩。就是告诉我们在歌唱前,先调整自己的状态,先一下节拍,让自己的节拍和状态与歌曲的速度相吻合,这就是了解规则的目的。我们可以想象,对于一个性格很慢的人来说,当他试图演奏速度很快的歌曲的时候,如果他不进行一段时间的情绪调节和节拍的速度调整,它是很难能够融入到歌曲当中的,自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节奏的错误,而这个错误的本身就是由于他们的状态与歌曲的状态不吻合造成的。同样一个性格急躁的人去唱一首速度很慢的歌曲,如果不进行情绪的调整和节拍的调整,也很难能够融入到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当中。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连音乐的节拍和节奏都无法融入的时候,我们怎么能谈得上去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呢?
于是,调整自己的节拍和情绪去适应歌曲的节拍速度,就是一个通过音乐调整自己的过程,因为歌曲已经创作出来了,音乐的伴奏和节奏也是固定的,我们只能够通过自己的调整去适应歌曲,所以在我们演唱一首歌曲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在做到了跟歌曲的节拍和节奏非常吻合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再考虑如何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在考虑如何根据自己的感受去理解和表达歌曲的内容。
所以,无论我们是进行声音训练,还是演唱歌曲,都需要首先进行情绪的调节,而情绪调节的办法就是通过击打拍子以及身体的律动节奏来调动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是需要演唱高音,就需要用快速的拍子和身体的动作,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节奏,让我们的情绪兴奋起来,而情绪的高度,就是声音的高度,只要情绪调整到一定的高度,高音就自然演唱出来了。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也是如此,首先要根据歌曲的节奏速度来打拍子和做一些身体的动作,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节奏与歌曲相吻合,这是新训练以及歌曲演唱的必要环节。在这个环节的训练当中,如果我们的情绪调节和速度调整非常合适,我们就会轻而易举的演唱出高音来,就说明我们的情绪与要演唱的高音是吻合的。于是我们不是要不断的试图唱更高的音,而是要不断的试图调整自己的情绪与要唱的音高相吻合,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快速的解决高音的演唱问题。
律动是在歌唱中最重要的技能训练,律动不单单是一个节奏,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声乐技术,很多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身体一动不动,非常僵硬,学生全部都注意力,都是在不断的调整声音技术,忽略了歌曲演唱中身体与音乐的协调性。大家切记,这个世界一切都在运动当中,所有的声音技术都是在运动中稳定的,任何静止的声音技术都无法应用到歌唱当中,重要的是静止的声音技术无法产生美,而且还会为训练增加了难度。
比如我们在练习音高的时候,音高代表的就是情绪,如果我们的身体一动不动,就会严重影响情绪的释放,而如果我们的身体,随着情绪、随着音高在不断的配合动作,就更容易让我们的情绪释放出来,更容易让我们获得高音的能力。而且我们所有的技能练习都是为了演唱歌曲,歌曲的旋律是不断起伏运动的,我们只有随着歌曲的旋律,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身体的动作,才能够让我们更容易的与歌曲融合在一起。
所以切记,静止状态训练的任何声音技能都很难应用到歌唱当中,因为在歌唱的状态中,所有的节奏、音高和力量都是变化的,在静止状态练习的声音技能,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就会出现声音僵硬、身体紧张等各种问题,所以从学习声乐的第一天,就要练习身体随着音乐的起伏进行律动,调整我们的呼吸,调整我们的身体,服从于音乐的节奏,随着身体动作的协调,我们就会发现,在演唱中原来很难的高音或者某些技巧随着动作就自然的解决了。
在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在音高唱不上去的时候,就是由于身体没有配合的动作,即使在发生之前做了很多情绪调节的训练,在发声的一瞬间,只要身体没有配合动作,情绪就释放不出来,甚至很多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身体的动作与音乐的情绪状态是相反的,这也是造成很多声音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可以想象,在演唱高音的时候,如果他的身体正在往下运动,后果不但是情绪释放不出来,反而随着动作整个情绪会很低落,力量也会很压抑,自然高音就唱不出来,于是调整身体的运动感的本身就是在解决各种声音的问题。
所以在演唱歌曲之前,不仅需要我们根据歌曲的速度调整节拍和身体的动作,同时还要多次的倾听歌曲的节奏,让身体随着歌曲的节奏形成有规律的律动,这样就更便于我们融入到歌曲当中,将歌曲的情感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现在的音乐伴奏都具有非常强的节奏性,只要我们专注的倾听音乐就可以,很容易的随着音乐的节奏,展开身体的律动,同时随着音乐强弱和色彩的变化加入表情的变化,当身体的速度、节拍、节奏、律动、表情都很顺畅的与音乐的变化融为一体的时候,就会大幅度的提升我们的演唱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真正的魅力,不是在于我们如何感受音乐,而是在于我们通过节拍、节奏以及身体的律动形成的音乐给我们的感受。
第六节:具体的练习方法
打拍子
打拍子,唱旋律
基本歌唱姿态
通过身体和表情感受节奏型
眉目含情
身段儿训练
音乐情感与身体姿态
身体节奏与节拍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