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涉写作的小伙伴们来说,保持日更应该是最让人爱恨交杂的一件事;尤其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前些天看到饱醉豚老师写的一篇《我是如何坚持日更的》,措辞比较直白,评论中也褒贬不一,但是单从我个人重新捡起写作至今所面临的一些实际状况来看,还是挺有道理的。
什么是「少付出点时间和感情」?
饱醉豚老师说的是尽量少付出,而我的理解是对于「写作」这件事从心理上首先有个正确的看待和明确的时间安排;
作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写作首先是我的兴趣爱好,爱好在重要等级排序里必然是后于生存需要的,所以基于对工作和身体健康的负责,写作这件事每天只能安排在扣除了16小时之外的第三个8小时里进行,而这8小时还并不能专注做这一件事,最后会发现其实真正能坐下来踏实写作的时间所剩无几;虽然这反而也是另一种促进作用,后面会提到。
或许有的小伙伴会说,可以牺牲睡眠时间,对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比如专注投入累计1W小时)才能有所成;这样的小伙伴我是从心底很佩服的;但是我对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评估:
1、写作是否是必需的生存技能?
2、是否计划从写作中获得利益回报?
3、目前所具备的写作能力是否足以支持生存温饱?
最后,我给自己的是3个否定的答案;既然我并不以写作谋生,也不以写作为经济来源,能力也不足以支持我这样去做,那么不能在这件事上投入太大的时间精力,也是合理的了。
在某个阶段,我也会和部分小伙伴一样觉得这样有辱写作者之名,但是在疯狂打鸡血之后静下来想想,自己实现依靠写作出名获利且能常年赖以为生的概率又能有多少呢?
实在无法信誓旦旦的说出“我保证我有一天肯定能出名出书,你们就等着看吧!”这样日剧台词般的话。
这样明确了「写作」对于自己是怎样的存在后,自然而然就能把投入兴趣爱好的时间有效把控住;相对应的,把对写作的期望值从「强烈燃烧的渴望」降到日常生活中,使它成为水或空气般自然而然的存在,也能降低对写作所要带来的「阅读量、点赞喜欢数、打赏关注」等回报的期待值,这样也就能平静看待所有褒贬不一的评论了;
在写作中产生的情绪起伏应该是源自内容本身,而不是来自看客的评论。
或许这也是最终决定写作者是为了迎合市场风向而写,还是为了创作、表达而写;能开心的写还是越写越苦大仇深。
怎样「少付出点时间和感情」?
在给自己的写作定位后,就开始踏上「健康写作」的旅途了。
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因为没有回报而「少付出点时间和感情」,不如说是为了能更持久的写作而做一个适合自己的规划:我渴望写作在生活中能够长时间的存在,就将自身的写作能力,引导成一股轻快活泼的山涧小溪去到更远的地方,而不是追去钱塘潮般的壮观气势,却一年仅有一次。
所以每天的第三个8小时里,安排一个小时的写作排版便成了绰绰有余,还没有心理负担,也就更易于坚持;照着自己的日规划到点儿写就是了。
多年前就听说过,许多知名的专职作者每天真正坐下来写字成文的时间也仅仅是1-2个小时,每天只写1500-2000字;当时不甚理解为什么要给自己这样的限定,总觉得灵感勃发的时间应该紧随而上不能让灵感溜走,现在才稍加理解,要形成这1500-2000字过程中的思考才是真正的抓紧灵感,而不是急于下笔。
要保持日更还有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恐怕就是素材,每天挑挑捡捡,这个不好写,那个抓不到切入点;现在我已经逐步放弃这个相当浪费时间的纠结过程了,每天第一个抓到的觉得可以写的素材便将它定为自己的命题任务;选择将自己的视角表达出来为首要原则,哪怕这些观点的角度、深度都非常欠缺,也不能因为追求完美而反复修改,最后文不成文,还是浪费时间;
如果有实在想不到写什么的小伙伴可以试试我的办法,就是将自己设定成一个辩论赛选手,每天找一篇热推文以反方的角度去找到文章的漏洞和你认为错误的观点去辩上一辩,相信也够烧脑了。
阶段性调整也是减负
重新捡起写作全靠一丝热情,但是比起大学时代的写作梦,今天的我写作时少了一时脑热冒出来的功利目的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多了一份轻装上阵的从容;
在适应互联网写作方式和风格的过程中也渐渐调整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日更不再苦哈哈而是乐呵呵。
希望现在仍坚持写作的小伙伴们,都能快乐写作,轻松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