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世界各国社会都一直是在宣传和提倡阅读的,这很好理解:世界上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不识字的文盲和半文盲。扫盲工作,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是具有绝对重要的意义的。所以,宣传和提倡阅读,对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来说,仍然是意义最为重大的事情之一。
阅读,虽然毫无疑问,是每个人最有意义的的一件事,但是我们知道,只要是事物,必然会有其两面性。阅读行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极具价值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一个读者入门以后,却极容易受到宣传误导而造成持续性的无效阅读,最终反而无谓浪费读者的精力,给读者造成深刻的负面影响。
这种无效阅读,比停止阅读危害更大。
什么是无效阅读?
所谓无效阅读,就是在“阅读百害而无一利”这一错误思想的误导下,漫无目的的阅读例如八卦、笑话、奇闻轶事等等几乎毫无意义的文字。
偶尔看这些内容放松身心,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问题在于,很多人真心把这种消遣行为当成了学习行为,误以为自己只要“阅读”了,自己就在成长了。最后,他们反而因此陷入了一种错误的自大和自满中,最后因为这种错误而耽误了自己一生!
我想很多人,应该都多多少少体会过一些受害于无效阅读的表现:
1. 无论看什么,当时看的挺用力,还成功的感动了自己,觉得自己今天“努力阅读”了,结果没两天忘的一干二净。
2. 收藏了很多“觉得有用”的内容,具体也说不上哪里有用,然后从此以后再也没打开看过。
3. 看稍长一点的句子,稍微复杂点的书籍,10秒不到就困意袭来。偶然看到一个八卦马上点开,津津有味的看了1个小时。
4. 觉得自己每天都在“阅读”,肯定变得智慧不凡、阅历超群了。然而在生活工作中一遇到难题,马上打回原形,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长期沉迷于那种无效阅读,被那种“虚假的满足感”所麻痹,导致自己因为心满意足而停止思考,长此以往,最终导致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全面萎缩。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在《论语》中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本质,其实就是深刻的揭示了“无效阅读”这一现象。这句话,就是在警醒人们,盲目阅读却毫无思考,最终只能一无所得。
那么,如何才能脱离这种不利的险境呢?
首先,你必须得意识到,阅读也是分优劣的:阅读了1+1=2,可以让人们用数字来精确计算出身边的所有事物,从而让全社会都更加精确、效率;而阅读了一个明星晚上吃什么,对一般人来说,意义无限趋近于0。
然后,你必须要知道,真正有用的知识,永远是十分稀缺的。(我在《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叫“好文章”?》已经解释过原因,在此不再展开。)如果你想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就学到真正的真知灼见,那基本上是毫无可能的。一个真知灼见的背后,往往是呈体系化的知识树,这需要大量时间的累积、大量精力思考才可能建成。所以,应该立刻放弃那种通过一句话、一篇文章、一本书就学到真理的幼稚想法,认清自己一无所知的事实,脚踏实地,从0开始学习。
最后,知道自己要什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寿命更是只有短短百年,如果想学会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那是完完全全不可能的一件事。所以,必须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然后从知识海中去粗取精,有选择性、针对性的学习,从而真正做到有效阅读。
关于具体阅读方法,在这里我推荐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书中很详细的讲述了个人如何带有选择性、正确的阅读。学习到这种有用的方法,你日后的阅读将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