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一部由李安导演的一部电影,名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是一部集理性、信仰与人性于一身的影片。
影片一开始就用了十分钟,介绍了派家里于朋迪榭里的动物园,也介绍了“π”这一称呼的由来。派的父亲是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信奉科学,而母亲是印度教的虔诚信徒。派是三个教派的信徒,这时父亲所说的一句话便是派第一次理性与信仰的碰撞,“你不能同时信仰三个宗教,因为同时什么都信,就等于什么都不信”,电影也从派喂老虎处的情节,喻示了兽性。但派依旧坚持自己的信仰,一直到遇到了自己的女友——阿南蒂,但好景不长,正当两人情意浓时,父亲宣布全家搬离印度,带着动物们乘船前往加拿大。派和妈妈都是素食主义者,在船上,厨师所做的肉汁拌饭,便是派信仰与理性的第二次碰撞,然而,派依旧信仰神。但在这趟旅行中,货船由于未知的原因沉没,派成为了船上唯一的幸存者,与理查德·帕克一起,在海上漂流227天后获救。
在海上漂流时,在派第一次杀死一条鱼时,他对着鱼说“对不起,感谢你化身为鱼拯救了我,毗湿奴”,这是信仰与理性的第三次碰撞,在生存与信仰之间,他违背了自己的信仰,但并没有抛弃自己的信仰,他仍旧用毗湿奴化身为鱼来欺骗自己。直到最后,狂风暴雨时,理查德·帕克受到雷声惊吓时,派开始了对神质疑,对现实妥协,救生艇上遮住的布,也遮住了派信仰的光。
老虎的存在,则是人性与兽性的较量,“理查德·帕克,我凶猛的伙伴,让我活下来的恐怖家伙,是他的威胁让我时刻保持警惕,让我强壮”,老虎便是派兽性的一面,对活下去的强烈渴望,迫使他能够去面对艰险,想方设法的生存下去,而在派与理查德·帕克飘过太平洋安全到达陆边时,老虎便一去不复返,喻示着兽性的离去,人性的回归。
影片的第一个故事尚且如此,第二个故事更是血淋淋的剖开了人性。
联结两个故事来看,猩猩就是母亲,斑马是水手,鬣狗是厨子,而老虎,就是派本人。但两个故事都是存在漏洞。第一个故事中,首先便是香蕉并不能在水中漂浮,其次鬣狗如何与老虎共处一室呢,而后便是找寻不到的满是獴狐的小岛。第二个故事中,派也并未改变香蕉在水中漂浮的说法,只是猩猩换成了母亲,这是第一个破绽,而后厨子对食物如此渴望,为什么会把母亲的尸体扔下船呢,这是第二个破绽,所以,我猜测还隐藏有第三个故事,一个展现了血淋淋兽性的故事——派吃了他母亲,那个夜里会腐蚀所有东西的小岛,便是派内心深处的黑暗。
在电影结尾中,派道出一句话话“人生也许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这大概就是他的释怀吧,最后选择用一个梦幻的童话结局代替残酷的现实,派和阿南蒂与两个孩子一起过着平凡的生活,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一种信仰,信仰不是你相信什么神,而是你相信有什么力量能够带来美好。
最后,用一句台词收尾:既然这个事情是属于你的,那么你有权作出任意一种你接受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