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天柱山,起缘于微信的邀约。进天柱山时,天空渐渐飘起零星小雨,山岚在薄雾里若隐若现。好似琼瑶仙境,哦,这里本就是七仙女的故乡,本来就是天上人间。我们一行人因时间关系从索道坐缆车上山,三五六人一辆缆车。缆车四周皆透明玻璃。远山近水、岩岚沟谷、树木林梢,花叶竹草尽收眼底。雾在脚下、云在脚下、飞鸟掠过脚下、风潇潇透过玻璃的缝隙在耳边嘶鸣着。
天柱山位于安庆潜山县境内,东临长江,西连大别山,雄峙江淮,是中国历史名山,自古有南岳之名。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封禅拜岳,“登礼潜之天柱,号曰南岳。”天柱山既是佛山,又是道家圣地,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全国五大镇之山中镇。佛教禅宗二祖、三祖在此驻锡。汉代著名道人左慈曾炼丹于天柱,遗有炼丹炉、炼丹台、炼丹洞在炼丹湖边。天柱山古名皖山,又名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的源脉由此而来。李白、苏东坡、白居易、黄庭坚、王安石等许多文人墨客在天柱山存留了400余方摩崖石刻和传世之作。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天柱山因其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天柱。410平方公里景区,超高压变质带及其特征岩石“榴辉岩”为世人瞩目,亿万年的地质神奇作用造就了天柱山既具北方山川之雄,又具南岭山川之秀。雄峰、怪石、奇松、飞瀑令人叫绝,云海、佛光、日出、晚霞、雾淞引人入胜。
在上总关寨的路上有指示牌,一边通向神秘谷,一边上总关寨。一行人皆愿往神秘谷,因神秘二字吸引着。我前次游天柱山也未游神秘谷,想一探神秘谷之幽。这时约二点左右,看天空微暗,想想上天柱顶峰还有很长一段路程,便让大家走总关寨,留下未游神秘谷的小小歉意,如若有缘再游吧。一路游兴,奇松,奇石,峭岩留影拍照。到总关寨。总关寨位于天柱山飞来峰与三台峰、衔珠峰之间,山势险峻,洞穴幽深,奇松掩映,怪石峥嵘。在天柱山五寨中总关寨最为巍峨壮丽,景色别致。南宋末年,潜山义士刘源在天柱山扎寨抗元,以各制高要点按所在方位分设东、南、西、北、总五寨关口。十万人马驻扎坚守长达十八年之久。总关寨作为刘源的军事指挥重地,其险要雄奇可想而知。从总关寨下步道下方是牛马城,草木葳蕤,相传刘源大军驯马养牛于此。沿牛马城前行不到百米便至总关寨前沿,一条宽约十米的护寨河沟横亘眼前,河两岸荆棘丛生。丈余深的沟底水流湍急,天然一道护寨屏障。经过仿古吊桥,沿陡阶左绕右拐,十几分钟便至寨门。大石砌成的高有丈余的寨墙,壁垒森严。进寨的唯一通道是衔珠崖绝壁上开凿的坡陡约八十度的几百级石阶,称“梯子关”。当年刘源宿草棚,食野炊,指挥十万大军保家抗元总关寨。现在关口炮台上的一尊铸铁大炮依稀记得当年硝烟。
上得天梯,回望过境,放眼远眺,总关寨依百丈崖,千步云梯,四周绝壁,险峻雄奇,居高临下。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百步梯靠崖铁柱圆环以练相锁,许多相恋情侣以同心锁扣于练上以示白首同心之约。梯左以仿木造抚栏。游人登阶如匍,胆小者真的心惊。上得天梯,转云出岫,崖回路转,经摇鼓石、拾级而上便是天柱峰顶。站在峰顶远望,一览众山皆小。长江如练,潜阳锦绣,皖河相绕,山脉绵绵,山风微寒,细雨沁心,真如李白所诗“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
天柱峰,又称皖尖峰,万山尖、朝阳峰。道家称为司命真君发祥地,海拔1488.4米。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镌刻有清朝咸丰都统李云麟和国民党抗日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淦的“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中华民国29年,国民党二十一集团军军长张义纯的“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势宏伟,令人惊叹。除左侧、右侧有飞来、三台两峰外,另有五指峰、莲花峰、天池峰、含珠峰、月华峰拱卫周边。奇松、怪石、云海、佛光各领风骚。峰顶东侧是一巨大岸石脊梁,狭长险陡,俗称青龙背,亦称鲫鱼背。峰顶西巅危石高耸,似石龙昂首。望天柱擎云,心怀激荡,在天峰海涛石刻前留影。大家踊跃走过渡仙桥,立天池峰抚拦凭望。虽然崖岸天柱峰时隐时现在轻云、细雨、柔雾的纱幔里,但那擎天峻伟的气势是永恒的。
天池峰位于天柱山主峰区,于天柱山南约500米处,南接衔珠峰和神秘谷北入口,海拔1426米。峰顶宽平,面积约十余平方米,上有两方小小水池,一方一圆,深不盈尺,不干不涸,称天池。天池峰亦由天池而得名。站立崖前望南,飞来峰如履足下,峰体西南忽开两缝如刀切斧劈,每道缝宽米余,上以青石架两道石桥。桥下深壑万丈,令人目眩,因名试心桥。屹立桥头,脚下烟岚升腾,身边紫雾缭绕,似有飘飘欲仙之感,故名渡仙桥。峰北崖壁险绝,下临深谷,称试心崖。谷里崖畔长年松风吟咏,云蒸霞蔚。秋日枫叶、樟叶丹红,万山千岭红遍。春夏之际,特别是雨后初晴,时有佛光。今天微雨,云雾纤纤,山浮千云,我们站在渡仙桥头,好似身在琼瑶,真的“人到桥头皆是仙。”从天池峰望莲花峰而去,拜岳台渐入眼帘。高崖平川,倚崖青石铺地,丈宽八卦图石刻其上,乾坤万象、阴阳柔和。八卦石刻尽处临崖石栏前一座硕大青铜香炉依崖而立,气象肃穆,庄严。拜岳台正对天柱凌霄,给人一种清气若仙之意。我站在拜岳台前,望着凝重的雨雾,对着静默里的天柱峰合双手虔诚而拜。虽然此次登临天柱,因雨雾望不见天柱峰擎天峻拔,但我来过天柱,我知道天柱雄姿依然。
天柱旖旎风光,博得华夏古今多少游人惊叹!“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刘彻登基,是为武帝。他效先世“皇王能事”以封禅祭祀活动彰明帝德,改制应天,宣告太平。封禅前,先振兵择旅,安邦定畿,扬威天下,后祭天地鬼神之事。武帝在位54年间,从北到南,巡视各郡,并沿途礼祭名山大川,仅到泰山祭祀就有七次之多。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初,“武帝与公卿诸生议封禅,三月遂东幸缑氏,礼中岳太室(嵩山别名),封太室奉祠。四月,至奉高,(今泰安东)封泰山,禅梁父。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武帝又效封禅泰山、梁父故事,耀兵南境,亲率群臣南下,巡狩南郡,望祀九嶷,登礼天柱”。武帝登礼天柱山,史不绝书。司马迁始为记实,班固也载入《汉书》。《史纪孝武本记》、《史记封禅书》:“其明年(元封五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浮江,自浔阳出枞阳……”
沿山路拾级而下,风渐冷,雨渐沙沙。天柱山的背面本来就无雨也有湿雾,何况今日有雨呢。一路我们在雨帘中穿行,雾湿了衣裳。游兴未减,好奇和探幽吸引着我们在山中尽情地畅游。望茫茫雾海,层叠的山岗和幽深曲折的洞壑,任思绪飞扬。但一天的跋涉,山道的崎岖和坎坷让脚有点受不住艰难和折磨地痛了。我捡拾一根不知哪位游人丢弃的竹棍作拐,一步一颠地沿着跌宕起伏的山路上上下下。一路景点,飞来峰、蓬莱岭、天池峰、鹦哥石、天柱峰、拜岳台、仙人洞、青龙背、麟角峰、回音台、覆盆峰、天狮峰、鹊桥、许愿池、奇谷天梯,各个景点都走马观花而玩。在下山途中,一处奇石险谷的路上,崖面点缀着七个大小相仿的小坑,小坑因雨注满了积水。旁边的木牌上写着“七星岩”。我们仔细观看小坑的排列正如天上北斗七星呢。在“七星崖”边有一只幼小的猫儿不知被谁遗弃在山北寒冷的风雨中、依着岩缝凄凄地叫着。我们由于天冷,雨寒,加之脚上的伤痛,也无心怜悯那猫儿的可怜了。天柱山是佛道相侪的名山,望诸佛和诸神保佑那猫儿吧,也许多年以后它能演绎一段天柱的神话传说呢,会和大乔、小乔的故事,七仙女的故事,孔雀东南飞的故事远古流芳。
舒台夜月一轮明,乔公故址二佳人。
天柱晴雪三分白,酒岛流霞四季春。
丹灶苍烟五彩色,山谷流泉六月冰。
诗崖漱玉七言律,吴塘晓渡八仙撑。
九井西风九天起,石牛古洞十方闻。
大别山自西北逶迤而来,入潜山县境后突起一峰如擎天巨柱,四周群峰相拱,气象非凡。天柱山位于古皖国封地之境,隶属潜阳地界。境内有十景称“潜阳十景”:舒台夜月、乔公故里、天柱晴雪、酒岛流霞、丹灶苍烟、山谷流泉、诗崖漱玉、吴塘晓渡、九井西风、石牛古洞。既有雄峰巍峨,奇石天成,又有古松苍劲,秀水晶莹,洞秘府诡,松风竹韵。山岳巧景与天柱人文相辉互映,真可谓奇峰奇云天成,秀水秀气山含。千难万险,峰回路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我们一行下山来到一处湖边。湖光山色,云雾迷漫,湖水清寒,山风浸人。这里是天柱山炼丹湖,因汉时著名道家左慈在此炼丹而闻名。原名良药坪,为潜阳十景之一“丹灶苍烟”。1998年辟为天柱山炼丹湖。炼丹湖海拔1100米,为国内第三大高山人工湖,湖水面积34亩,湖内波光山影,幽明变幻,气象万千。炼丹湖上有时烟云袅袅,游人荡舟湖上如入仙境。有时湖平如镜,山无微风,蓝天白云,奇崖峻峰倒映湖心,游人沉醉群峰倒影,万树千花烂漫,不忍点浆。湖岸有岩石峥嵘,横卧如麒麟,崖旁石洞,洞前八卦石台高屹,石台之上炼丹炉千年如昔。炼丹湖蓄水8万立方米,坝高13米,可和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相媲美。湖水清澈,碧绿如玉。四周群山罗列,环境幽雅。天晴无风时,湖水照彻千山秀,蓝天白云,重岩山岚,奇松花木,尽在图画。微风吹来,群峰摇曳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