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修学习从观课开始。章丽英老师的《方帽子店》和杨璐老师的《漏》都通过复述这个大任务驱动而设计的两堂大单元教学设计课。两堂不同的课,给我带来的启发也是不同的。
章丽英老师的《方帽子店》通过谈话引出“意想不到”一词,进而引出学习的内容。首先通过“为什么方帽子店变成了古董?”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脉络把故事讲清楚,学生运用“从前……后来……最后”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通过问题“故事中的哪些人物最令你‘意想不到’”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说句子入手,“我原本以为……但是没想到……”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逐步联系复述,然后再带领孩子们用上过渡词“渐渐地”、转折词“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词语“居然”“竟然”等,将故事慢慢滴串联起来。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对比人物的语言和动作。通过对比,进一步深化复述时的细节。这样层层深入,既抓住脉络讲清了因果,又关注细节使故事复述的更加细致。
这种以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让我眼前一亮:老师设计课程的时候、实施教学的时候首先看到了“人”,看到了人的素养。在大任务的引领下落实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是为了达到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在这种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学生收获也是显而易见的!
酒师附小杨璐老师的《漏》一课以理清故事中的人物直接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梳理句子之间的相似性,体会贼和老虎的动作、心理以及人物描写的交替出现带领孩子们读课文、连贯复述、同学点评。然后聚焦在最感兴趣的片段上进行强化复述。最后又试着进行全文的复述。
也是在大任务的指引下落实课程标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站位比较高,能从整体着眼,从大处着眼,超越单一的知识点和技能而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思考课程育人的本质。以学生“何以学会”来呈现教学设计,而不是着眼于教师自己如何设计教的过程。只不过个人感觉学生的“复述”这一目标并没有落到实处,更多的是在背课文,在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语、自己的方式表达上缺乏细致的指导。(个人观点)
蔡海峰校长在点评两节课时给予两堂课比较高的评价:认为选自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这两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能对照课程标准进行结构化的梳理。他通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引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讲座。认为语文课堂的思维应该是整体的、结构的。语文老师要思索如何在整体的结构化的思维中展开课堂教学!然后对照课程标准中关于“复述”在每个年级落实到何种程度,又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将其连成一个过程进行具体细致的讲解。讲的很细致,很用心,也很具有操作性。的确,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架构应该更深入一些,感性的思考应该更多些。
通过这两堂的学习,我对大单元教学设计又有了更深入与全面的理解与思考,尤其在操作方面:首先,研读教材,对标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从大观念、大任务、大问题、大项目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统摄中心来组织单元;其次,规划单元课时安排;然后,依据素养目标、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确定单元目标;接着,依据单元目标,设计真实情境下的综合性单元评价任务;将单元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进而分课时设计评价任务和体现学习进阶与“教-学-评”一致的学习过程;接下来,整体设计单元作业与检测;最后,设计学后反思,搭建支持性的反思支架,以实现教下去的是“知识与技能”,留下来的是“素养”。
有了具体的实践思路,还需要感性的思考,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是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更多的、更具体的问题值得和每一位工作室成员深入探讨。
研修以一种线上的合影留念收尾,但给我们的思索确是长久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