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一期听到的冬吴同学会,主题叫做,简单的毒。
所谓简单,是讲那些在网络上爆火的流量文,动辄十万+,究其实质,无非是些简单的再不能简单的内核。可是,当它们被冠以一个饶有噱头的标题,就会有无数人前仆后继地想点开看看。两位主持自白,他们也曾在睡前忍不住看上些这样的文章。至于“毒”,他们对此将要表达的态度,自然就不必说了吧。
节目中举了个有趣的例子,说有的文章写什么样的男性决不可托付终身,引得不但女孩关心,连找不到对象的男孩也忍不住想点进去学习学习。文章写,以两个人第一次见面吃饭为例,那种毫不体恤女方心境,女方说随便点菜就真的随便点的男性就很不可取,不体贴,不细心。
两个主持人嘲弄道,这种文章真是坑了好女孩,乐了坏男孩,特别是那种婚托、相亲骗局之类的,人家倒是体贴细心呢,然后呢?
2
今天在募格学术看到一条推送,说在得到app上爆红的北大教授辞职了。好多人评论说,平台课一年四千多万的收入,辞职了也正常,可以干的事还有很多。可能吧。
不过我关注到的是评论里的另一种声音,有人说也花钱买了课,但是听了几期觉得也没啥特别的,就没听下去了。好了,现在的问题是,这个没听下去意味着什么呢?一定是老师讲得不好吗?当然未必,不然四千万的账面收入会啪啪打得人脸疼。反正,萝卜白菜,我自己既然不曾为这个知识付过费,自然就没资格评论它的好坏。
我想到的是,自己也曾试图花钱在网络上买知识,加个社群什么的。但实际上真正下决心加了的也并没什么大成效,因为别人分享的东西听听就忘了,看看就过了,至于说认识些志同道合的人,那就更是飘渺没影的事儿了。毕竟,真实生活中的社交还不够时间精力玩得转呢,虚拟世界就暂且不提了吧。
3
简书今天有条推送,是一个叫晓多的人开的什么课程,我对这个名字起初并没有印象,但是看了推广文案里几篇文章的链接,就想起来之前看过了。作者有句话我很认同,大意是,如果自己不先变得牛逼起来,你加入很多有牛逼人物的社群有什么用呢?
这个世界真是讲马太效应的,连交朋友这么本该只讲感情的事也是一样。你变得越好,就会吸引越好的人和资源。反之亦然。
看很多很多的爆款文,养生的,成功的,读书学习的,情感指导的,除了在那一瞬间有点头称道、一键转发的冲动以外,究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多少助益呢?其实,有那个在电子设备上刷刷刷的时间,倒不如早点睡觉让五脏六腑都得到休养生息早上起来吃顿好饭,倒不如踏实做好该做的工作,有余暇时读两页书在百词斩上背几十个单词,倒不如,在晚饭桌上放下手机,用真心实意陪伴亲爱的家人,惜取眼前福。
4
有人一定会说,知识付费是大势所趋,存在即合理,我没有从中收获肯定是自己的问题。恭喜你,答对了。的确,如果让我反省一下为什么收效甚微,很大的问题就在于,那些课程、社群提出的各种训练要求,或者那些网文提供的人生解决方案我难以一一践行完成。
想想看,什么早起早读学英语变有钱之类的文章课程社群等等,它真的能让我们变得更好的核心方案是什么?是老师厉害?同学给力?讲义有趣?教法创新?都不是啊!它们如果真的有用,有且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自己行动了。
有意思的是,这些让今天的我们无比热衷的知识、信息、技能等等,它们的本质却是最简单的,简单到,这么做的道理、好处、途径,其实每个人都知晓,区别只在做与不做。不做,它就像是“毒”,什么好处都没有却让人沉溺其中,不厌其多地输入它们,以为这样就拥有了全世界。可是如果这里面有人用行动说话,在吸收这些简单的“毒”的同时,坚持地去做些什么,那么也就排“毒”了,而且就是会变成更好的自己。
05
最后,说几个最近印象深刻的警言,身体力行,拒绝中“毒”。
第一句:轻诺者寡信。
第二句:不想占便宜的人不会吃亏。
第三句:你可以想很远以后的事,但想过以后又怎么样呢?你总是要面对明天吃什么喝什么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