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让你顶着酷暑、冒着寒风、放弃舒适的被窝、天一亮就起床、加班到深夜的原因是什么?
让你放弃假期旅行,还要上班的原因是什么?
别人都在陪女朋友逛街,而你还在工作的原因又是什么?
答案是:“贫穷”
咋听起来这是多么强烈的动力,它驱使着我们努力工作。
工作是为了钱,这点是对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只为了赚钱的工作,会让我们疲于奔命,永远只有被动招架而无法从工作中带来应有的快乐呢?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判断一个工作的好坏,是根据工资的多少决定的,只要你的工资高,那你就是好工作,而工资低你的工作就不怎么好?
明明你有很多想法,公司却给你了一套标准,按照标准做就可以了,慢慢的你的工作变得简单,熟练,却少了刚刚进公司的那份激情和兴奋?
公司告诉你,你这样做可以拿到更多的工资,那样做就会得到惩罚,于是我们努力去适应,最后把自己变成了只会赚钱,只能从拿到的收入里得到片刻的安慰,而这种快乐的感觉很快被第二天的任务带来的疲惫感所代替?
你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你身边的人会觉得工作是单调无聊毫无意义,浪费生命,很少能体会到工作的满足感呢?
为什么现在企业不喜欢带着使命感工作的员工呢?
为什么公司里那些鼓舞员工士气的机制反而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
只有了解了工作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让我们设计出更好的工作环境,才能更有办法激励团队,也才能帮助自己找到工作的意义,真的拥有一份好工作。
【你为什么而工作】这本书从人性以及心理学等方面帮我们分析了工作的本质,帮助我们学会如何创造满意的工作环境,如何让自己在工作中收获快乐。
工作是怎么变讨厌的?
一项调查显示,在2500万名员工中,只有13%的员工积极工作,63%的人对工作不太投入,懒懒散散,还有24%的人对工作除了厌恶还是厌恶。
在这些人之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待工作就像玩游戏,投入而快乐,勇敢面对挑战,并战胜挑战,最终在工作中获得超出一般的成就感。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讨厌工作,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那样的工作,我们大部分人的工作本来就是僵化机械,没有发挥空间,有时候还会伴随着突破心理防线和道德底线,所以说我们讨厌工作讨厌的完全合理。
不是我们应该反省自己,而是工作本身该反省了。
这就是这本书的观点。
工作是怎么变得讨厌的,难道不应该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吗?
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说过,如果一个人的工作多少并不影响他的工资,那么他就会应付,因为懒惰是每个人的天性,根据这样的人性,亚当斯密主张把工作变得简单重复,书中举了一个工人流水线生产大头针的故事,十个人本来每个人每天只能生产20个大头针,却因为流水线操作后,十个人就可以完成几千个大头针,这样的方式无疑大大提升了效率。
人们问亚当斯密,谁愿意做这种日复一日,简单机械的工作呢?
亚当斯密说,他们不愿意做这份工作,也同样不想做其他的工作。
言下之意,人性是懒惰的,在哪工作、工作内容是什么,不重要,反正在哪工作都是一百个不愿意,而收入却可以激励他们继续这样的工作。
虽然这只是亚当斯密其中一个看法,但这种观点,却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拿去用在了生产中,因此他们把公司变成了简单化,流程化管理,让人们按照公司的标准来做事,提升了工作效率,更容易管理,而今天,这种管理模式分布在了各行各业中,给人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却让人们失去了工作本身的成就感和快乐。
这种模式让我们每天迈着沉重的步伐上班,而工资成了我们上班的唯一理由。
有的人选择了继续这样的工作,因为至少有经济保障。有的人辞职后自己创业,寻找成就感和工作的意义,而有的人既不愿意从事这样的工作,又暂时没有创业的想法,于是辞职在家,让别人误以为这种人懒,无所事事。
他们只是想做能体现自身价值的事,而选择不将就在这种工作环境中,他们也在自责,如果身边的人给予的不是包容和理解,而是讽刺和挖苦,这会让他们更加封闭,我们应该做的是去理解并帮助他们学习找到体现自身价值的事。
酬金会削弱自发动力
有时候物质刺激,不但不会强化人们想要好好工作的动力,反而会削弱动力。
有这样一个案例,实验者在街上询问人们是否愿意帮个忙,把一辆沙发装进车里。
一些人有酬金,一些人没有,有或没有,受访者会产生两种考虑方式,
没有酬金的受访人会把帮忙理解为一种社会行为,帮别人忙,大多人是乐意的,而有了酬金,这就变成了一个经济行为,那就需要衡量酬金给的合不合理,如果受访人发现酬金不值得他们花费劳力,他们就不会帮忙。
这个案例里面,大多数有酬金的受访人,反而不愿意帮忙,
义务帮别人忙,这是社会动机,而有了酬金就变成了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经济动机也会相互削弱的。
所以有时候,激励机制对于企业来说会变的很危险。
企业与其把人固定在各自的固定岗位上,设计复杂的奖惩条件,还不如把公司设计的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变化性,和个人成长的空间,让员工在工作中产生荣誉感,成就感。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替代,做正确的事情是因为他本身是正确的这种内在动力。
自我实现的预言
自然科学的定律随科学怎么发展都不会变化,随着人们的看法怎么改变,宇宙星云、自然万物还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转。
而社会科学就不一样了,一个结论被发明出来,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他都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会朝着这个方向更加牢固。
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只要人们愿意相信,哪怕是个错误理论,他也可能变成真的。
如果我们认为人们工作只是为了钱这种错误观点,我们创造出的思维会将这种错误观点变成是正确的。
相反,如果我们了解了我们在做的事情可能是错的,那我们自然就会朝着好的方向改变。
了解事物背后的原因就变得非常重要。
人类的天性是一项发明,而不是发现,是亚当斯密对人性中对待工作的态度进行了这样的发明。
给工作赋予意义
我们理解的人性是一成不变的,就像蝎子会蛰救了他的人,但就像前面说到的,人性是被发明出来的,人性很大程度出于自己的设计。
如果我们设计的环境能够体现我们的价值,那么就能培育出看重价值,而不仅仅是为了物质回报的人性来。
如果我们设计的环境能够体现工作的意义,那么就能培育出注重工作意义的人性来。
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去创造一种值得我们追求的人性。
我们有必要给自己从事的工作赋予意义。
李笑来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也讲过,赋予一件事情重大意义的好处
他在写《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时候,找不到能更新一年的动力,于是拼命想,终于想到,如果他的专栏能卖1000万,每篇文章就可以卖到20万,如果一篇文章2000字,那每个字就是100块,于是每写一个字就赚100块,一下就找到了写专栏的动力。
最终这个专栏订阅人数超过20万,人均200,总收入超过了4000万。
也许这个例子又和钱扯上了关系,但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赋予意义的重要性,有了意义才会有工作下去的动力。
当人们将自己做的事情仅仅当成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来看待的时候,人们很难从工作中获得自主性,也很难从中获得成就感。
当人们将工作仅仅看着为了生存必须要做的事情时,人们只在乎报酬,如果其他工作能提供更高的报酬,那么他们随时可能换工作。
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退休,也并不鼓励和希望他们的朋友和孩子像他们那样,重蹈他们的覆辙。
赋予意义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努力做到的,那公司又应该做什么才能高效呢?
1提升完善的工作保障
2团队自我管理,分散决策权,给员工很高的自主权
3提供员工高于行业的薪资标准,但不依靠个人激励机制,公司盈利时,所有人参与分成
4完善培训体系
5评估员工的表现,但不过度评估
6把公司的目标和愿景融入公司每一步实践里。
如果你是老板努力把公司打造成这样吧,如果你是员工就努力进入这样的公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