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环山路一直走,小径通幽处,看到一个漆黑的大门,门半遮半掩,挂着一个文艺范十足的木质雕牌,如果不往里面看,也许会觉得这就是佘山脚下普通的民居。然而走进大门,入目所及就是大片大片的草坪,绿树成荫,乡野如画,犹如一个世外桃源。从喧嚣而至,归于静谧中。
从入冬以来,这大片的草坪没有枯黄,始终呈现着盎然生机,那么苍翠欲滴的样子,令人惊叹。将近两千多平方米的大院,几间连排房屋各有功能,布局各异,有老师定期在此举办雅集和一些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架子上陈列着很多古籍和线装抄录本,有些已经蒙尘,比起都市里的高雅和格调,这里倒更显一份乡土之气。
大草坪的中央,有个三角顶的“大学堂”,里面空间非常宽敞,我在的时候,正好是来自德国的Revato的心灵工作坊,在这间空间开阔的教室里,看窗外树荫掩映,醉卧绿色海洋,徜徉心灵深处,妙不可言。
沿着鹅卵石小路拾级而上,左侧是一个玻璃顶的阳光房,呈长方形,里面有一张长条桌子,笔墨纸砚齐具,还有各种品茗杯器,大概也是一个挥毫泼墨,喝茶会友的好地方。
右侧的两间竹制小屋,充满乡间野趣,光线不是很透亮,倒更宜静坐冥思,闭目养神,得一念清净。两间小竹屋背靠佘山,山后面是一片林园,有扇小铁门可直接通往佘山,树叶茂密,人行其中,不见天日,竹屋就在这浓荫之下。若在竹屋前铺上一层枯黄的树叶,则真是一派最真实自然的枯山水景象。独坐幽亭里,深林人不知,可谓是静心独处的绝佳地。
听说我专程而至,主人郝大哥放下手中的活儿,邀请我小竹屋喝茶一叙。我一抬头,看到一副道法自然的,我好奇问起“是否对道家文化有关注”,好大哥很实诚,说并非专精于此,只是近几年发现,这些传统文化,这些我们中国的古老文化很好,我想台湾的食养山房大概是他心中所想要的桃花源的样子吧!
已傍晚,阳光从树影之中跃动,和着各种鸟鸣声,站在这个位于佘山脚下最美的院子,大致也能体会到一种类似悠然见南山的心情,这里远离喧嚣,心远地偏,山中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