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都非常关注自己在大学期间有什么样的经历会对将来找工作有帮助?是不是做学生干部会有用?或者是去某些企业实习会有用?这样的问题经常出现在学生问我的问题里。我想说,什么经历都好,关键是你通过这些经历收获了什么?
在一次和一位地产企业的HR聊天过程中,她提到这样的观点:从企业的角度,关心的是你能不能把交给你的事情办成。所以,从筛选简历开始,企业所要了解的是每个人具备什么能力,而不是拥有什么经历。
在6月份组织的就业见习双选会上,一些同学拿着简历来找我们这些老师们帮忙修改。很多同学的简历都是先介绍自己有怎样怎样的经历、取得了怎样怎样的成绩,然后再写自己具备什么能力。这样的写法,让我看不出你的独特之处,好像把名字和照片一换,就可以用在别人的名下。这样千篇一律的简历,HR一天能看上很多份,怎么就能从这中间将与众不同的你挑出来呢?那天,我更多的是建议同学们能够更加直接的将你所具备的能力写出来,然后用你的经历作为佐证写在后面,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部分。
而对于还没开始写简历的低年级的同学们,我想说,从现在开始,更多的通过大学期间的各种经历去积累能力,对自己的成长有用的不是别人可以随意复制粘贴的经历介绍,而是刻在你身上,不可能被抢走的能力。这也同样回答了一些同学的困惑,觉得自己参与了很多社会活动,却为什么没觉得有什么收获?这是因为不是简单的付出时间或者拥有一段经历就可以让自己有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自己去总结、去领悟,在这些经历中积累能力。在张志老师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这本书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告诉别人参与了那些事情,叫工作经历。告诉别人可以独立完成哪些事情才叫工作经验。工作经历多不代表你有工作经验。”
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文章开始时候的问题就能找到答案了。任何经历都会对将来的发展有帮助,关键是你从这些经历中收获了什么。今年的毕业生中有这样一位特别的同学,他的妈妈是学校做宿舍管理工作的阿姨。这四年,他没有获得奖学金,也不是学生干部,但是他被一个中字头的央企签约的事却让很多同学羡慕。他在大学期间做了很多的兼职,从一个普通的销售,做到了万事达中心活动的区域主管。在这个过程中,他所积累的能力、收获的成长,让他与众不同,最终脱颖而出。
在这个月,我和一位毕业6年的学生见面,聊了聊他的经历。他一直在某区的国土局工作,我们见面的时候,他刚刚办理了离职手续。我很惊讶的问他,选择这份公务员的工作不就是图个稳定吗?他说,不是的,我在开始工作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在这里工作的目的是学东西。在他的介绍下,我了解了房地产开发业务中一级开发和二级开发的区别以及房地产企业经营、投资方面的知识,而他自己可以骄傲的说,他已经精通一级开发方面的各项业务。他不担心辞职后找不到工作,只是在挑选去哪里更合适。他告诉我,工作久了,毕竟还是能感觉到公务员的工作对个人发展的一些限制,于是他选择离职。他说,他离职的举动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也许有些是羡慕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走,都敢走的,因为6年的工作经历并不一定就能给你带来能力,带来能够立足于社会所需要的价值。在和他的交流中,多次听他说到了这样一句话:“我的这6年,没有虚度。”
怎么就能算是没有虚度年华呢?不是每一段经历都能收获成长,在经历的同时,也许还需要一份精益求精的态度,一份持之以恒的坚持,一份在迷茫时的自我肯定,一份在孤单时的独立思考,一份在成功或失败中的总结与感悟,一份在忐忑与胆怯中的突破与创新。总之,具体多一份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经历的同时,再努力多上一份,能让自己在每一段经历中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