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尼采高呼“上帝已死”后价值体系重新建立,加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及战争的破坏;人们的精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中最典型的便是这些人:从事或爱好艺术的人抑或是年轻人。
(艺术品《喷泉》。1917年纽约举行了一个大型独立艺术展,法国画家杜尚在展出前一周才寄来自己的参展作品:在一家器皿店里买来的一件陶瓷小便池。这个作品成了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大多反映人民的的精神状态。随着异化与分裂越来越严重,人们的精神越来越找不到一个适合的立足点。于是人们寻求心理安慰与刺激的迹象越来越明显。野兽派、达达主义等流派的出现也为后面表现主义与现代主义作了一个深刻的铺垫。
(毕加索画作《格尔尼卡》。野兽派代表作品之一。这幅画描绘了当时在战争的破坏下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景象。)
于是,这个时期充满生命力的年轻人发出了他们的声音,用各种形式表达着他们的内心的挣扎。
(画作《幻灭》。1917年,表现主义画作。)
在谈论杰克·凯鲁亚克的作品之前,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垮掉的一代”是怎么回事。
(杰克·凯鲁亚克。1922~1969。他是“垮掉派”的代言人。)
“垮掉的一代”从字面上来理解非常简单,就是垮掉的、无用的一代。几乎每一代都会被上一代称为“垮掉的一代”。
如果说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的出版标志着“迷惘的一代”的出现,那么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出版就标志着“垮掉的一代”正式出现。
但提到“垮掉的一代”有一个人我们是无法跳过的:艾伦·金斯堡。1956年金斯堡的诗作《嚎叫》使他一举成为了名人,人们把他奉为“垮掉的一代”之父。
(艾伦·金斯堡)
金斯堡《嚎叫》的开头在当时常常被报刊所引用:“我看见这一代最优秀的人毁于疯狂,(他们)食不果腹、歇斯底里、衣不蔽体……”
继而在《在路上》出版之后,“垮掉派”的代表人物就变成了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取材全部来自于他与他朋友的旅行中所经历的事情。但在故事里杰克变成了一个跟着他们的一个类似于“跟班”的角色。
“在我心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热爱生活,爱聊天,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疲倦,从不讲些平凡的东西,而是像奇妙的黄色罗马烟花筒那样不停地喷发火球、火花,在星空下像蜘蛛那样拖着八条腿,中心点蓝光砰的一声爆裂,人们都发出‘啊’的惊叹声。”
在故事中的他们热爱旅行,一旦有一点钱便来一次跨越全国的旅行。其实这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跨越,更像是精神上的跨越:每一次旅行过后,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也更加明朗开阔。在注意力逐渐变得支离破碎、敏感性变得迟钝的年代,为了寻求精神的立足点,他们选择了这种方式。
(杰克·凯鲁亚克。你还记得故事中他们听过跳过的曼波吗?)
你以为的“垮掉的一代”或许就是疯疯癫癫地在活着抑或是无所事事地活着,但其实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他们才是最热爱生活的那批人。会发光的人不都是疯疯癫癫的人吗?
(画作《风暴(从丹佛到布朗克斯)》。作者罗尼·兰德菲尔德,表现主义流派作品。)
杰克和他的朋友们是“叛逆的一伙”,他们“试图用能给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来看世界。试图寻找令人信服的……价值。”他们认为这一切通过文学都可以实现,产生了要创造一种批判现有一切社会习俗的“新幻想”的念头。
而我们能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看到这样一种情况,那些不凡的人在历经风浪以后都会选择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同样,在这本书里,迪安·莫里亚蒂最后“选择了解他的妻子,安定地生活下来。”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不符合我们的想象;但其实,在道路问题的选择上,这件事是不会有定论的。正如我在写《百年孤独》时所提到的一样:生命中的所有灿烂,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生活有起就会有落,无论你是否平凡。
《在路上》里的人物实际上是在寻求,他们寻求的特定目标是精神领域的。虽然他们一有借口就横越全国来回奔波,沿途寻找刺激,他们真正的旅途却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他们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他们的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
(画作《信仰》。现代艺术抽象画作品。)
他们在路上干的事或许在我们今天看来都是不光彩甚至是不能理解的:在加油站趁工作人员不注意偷香烟、在旅行停留在一个地方时和一个女人结婚然后又走掉、乱性、吸食鸦片、故意砸坏别人的车……笔者并不是要为他们平反,笔者只是想说: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
(画作《模糊的图形》。达达主义派别作品)
在现实生活中疯疯癫癫抑或是沉默寡言的人,其实他们有自己内心丰富的世界。你看他好像地痞流氓,其实他心里装着的是普鲁斯特;你看他西装革履,其实只是金玉其外罢;人不可貌相,我们要避免主观臆断地判断某人。
在现在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不能发掘自己敏感的心灵,我们会逐渐变得麻木:而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不必去追寻杰克他们的脚步,我们要走一条自己的路。你眼中的现实,其实在我眼中不值一提;而这便是我的世界。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例如你看萨冈;我不知道萨冈是否受过“垮掉派”的影响,但她的生活便是一个反叛的典型:萨冈强烈反对“别喝酒,别抽烟,别这样,别那样”,她喜欢飙车和赌博,而且无节制地吸食鸦片与酗酒。
(画作《大脑内部》。达达主义派别作品。)
我并不赞扬也不追捧他们的生活方式;我只是想藉此说明一件事:我们需要对生命感到敬畏,我们需要对生活产生热爱。
只有在认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冥顽不化”;在经历无数个黑夜的试炼后依然期待太阳的升起;在历经磨难以后依然保持童心和纯真。这样,当我们抬头看着太阳升起时,我们能够大声地说出那句话:
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