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你看月亮了吗?
今早,很多人的问候语,可能不是“吃了吗”?而是“看月亮了吗”?
1月31日,“超级蓝血月”刷爆了朋友圈。据称,上次出现这种天文奇观还是在1866年,距今已152年。
一百五十年一轮回的天文视觉盛宴,不仅引无数天文爱好者尽折腰,还在朋友圈里掀起了一股月亮热。
于是乎,朋友圈里有生了双胞胎的全职妈妈,晒出一家四口仰头看月的背影;
有平素不懂风情的理工男,红着脸邀请了心爱的女孩看月亮趁机表白;
有上班族表示今天绝不加班,因为“要赶在八点前回去看月亮”;
最不济的,看不着或来不及看的,也会ps一张蓝月亮洗衣液的恶搞照片,跟风自我调侃一番。
一轮明月,天天都挂在我们头顶。即便是难得一见的月全食,但作为小众的天文景象,何以掀起那么大的热潮?
也许,我们真正在意的,并不是月亮,而是疲惫生活中从不曾泯灭的英雄梦想。
微信启动图片的背景,大家都不陌生。然而,少有人知道,这张月球图片其实是一张实拍图。
这张照片名为“蓝色弹珠”,由阿波罗17号飞船的宇航员拍摄于太空。这是这是人类第一次从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
很多人都好奇,月亮下为什么要放个小人?他是谁?
这个孤单的仰望蓝色星球的人,就是被称为互联网“微信之父”的张小龙。
多少年来,人类从没有停止探索月球与太空的脚步,从未停止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远方的渴望。
哪怕这种探索,曾让人类付出生命的代价。
哪怕这种渴望,曾让张小龙等创业者历经磨难。
就像曾有人问登山者,为何要登山?登山者答:因为,山在那。
我们为何不曾停止对月亮的仰望?因为,月亮在那。
古人吟诵“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彼时的月亮寄托着游子的家国情怀。
今人在天文望远镜中、在朋友圈里看月亮、谈月亮,月亮承载着疲惫的现代人,出世的祈盼与奢望。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写到,
“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生活就是如此,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为了做个普通人。
虽然大部分人都在为六便士而奔忙,但仍有一些人,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生活需要出口,需要诗情,需要一缕清辉,在黑夜照亮暗淡的灵魂。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来自星星的你》会火热大江南北,为什么一颗血月亮会刷爆社交网络。
我们看的不是月亮,而是一种情绪,一种情愫,一种情怀。
在全职妈妈的眼睛里,望月的那一刻,白昼里照顾孩子的鸡零狗碎暂时褪去,只有满眼的清辉提醒她,自己曾经也是个爱看星星看月亮的少女。
再看眼前这个日渐油腻的中年男人,好像也没那么讨厌,毕竟我们过去曾有、现在也有看星星看月亮的时光。
在不懂风情的理工男眼里,也许并不懂此刻的月亮有何不同。但他愿意在这一百五十年一遇的月光里,为她心爱的女孩郑重的许下爱的承诺。此生,只与你,看月亮。
再看姑娘的眼睛,澄澈如此刻的月光。原来他懂不懂风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懂你。
在上班族的眼里,这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夜晚。但“月是故乡明”的思绪里,他还是想在月亮升起前回到租住的房子里,给远方的爸妈打个电话,听他们唠叨唠叨,说一说老家的月亮什么样。
再看这游子的眼眶里,亮晶晶的不知是泪水还是月光。
罗曼罗兰说: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
不管你是富贵荣华等身,还是平凡如蝼蚁,今夜,我们都是月亮的孩子,都享有同一轮清辉明月。
海子在诗里写到: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今夜,就让浩瀚宇宙里的小小的我们,放下疲惫、放下戒备,一起看看那月亮,一起在月色里沉醉,在月光里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