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朋党论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赏析:
这是一篇时政性很强的议论文,文章观点鲜明,不枝不蔓。全文五段,首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做理论阐述。第三段大量史实进一步论证。第四段指出问题关键是君王的态度,将论点引向深处。最后一段由古转今,揭示文章的写作意图。
全文论据充分,剖析透彻,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在论证方法上,有两点,第一点对比论证,在阐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时,扣住道和利,真和伪进行对比论证。在论及君王的态度时,从辨和不辨,用和退,国家兴和亡等方面分析利弊得失,反差强烈,讲道理说得十分透彻。第二点,举例论证,列举大量史实来证明观点。尧时四凶和八元八恺,瞬时皋陶等二十二贤,商纣王,周武王的故事。东汉桓,灵帝时党锢之祸,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清流之士的史实。这都是从正反两面阐明用君子之朋使国兴,杀君子之朋使国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