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与“做到”差的不是行动,而是重复学习。以前在物质条件不像现在这么充沛的时候,普通人拥有的书是很有限的,但那时候喜欢看书的人只要看过的书,都记着,一般也能结合书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很多的问题或者给讲给小孩子听。而现在物质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看过的书可能是那时候人们的几倍,但很多书看过了,就忘了,甚至看时觉得很有用的点,在生活中遇到之后,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为什么呢?前者书少,想起了就看看,把书吃的很透,而我们现在,每天接到的信息都非常多,时间不够用,书是能看完都很不错的,何况再看。有时候很多书我们自认为自己理解了,其实有机会在第二次翻阅时,发现自己并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只是有印象而已。
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温故而知新,才能获得更好的理解,并且把这些知识技能内化成自己的本事。
“知道”与“做到”不仅要思考,还要成为一个可能性思考者。晨读中有句话总结的特别好:我们总是在不断选择自己熟悉的东西,认同自己已有的观点。我是和家人一起生活,所以有时候也会被父母的一些想法左右。比如,有时候和他们畅谈自己的想法时,如果我说最近想怎样怎样,因为......话还没有说完,往往会得到两句话,一是一天想这想那,那个你是肯定不行的,还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二是别人都是做到了再说,你还没有做呢就开始说这么多,等等。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当然之前肯定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而自己确实没有做到,就给父母留下了光说不做假把式的印象,但有时候真的想做,想说出来得到一些建议或者让他们监督,可是听完这些话,相信也不想再继续说下去了。
当他们出现觉得不行,根本不可能的消极过滤时,对自己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会自责以前为什么说出来的事情没有努力做到,留下这样的把柄,而自己真的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好好做时得到这样的反馈,自然受到一万点的打击,在做的时候也会有很多负面的想法跑出来,虽说可以为了证明自己而努力,但为了证明而证明,往往是又做又痛苦。
我们不想别人马上否定自己的观点,所以当你听到别人的观点时,也别因为一句话一个观点就断定行不通,每件事都是有多重角度的,换个角度看一下,也许思路乃至结果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想法不一样时,也不要急着证明而证明自己,长期以往,不仅自己得不到进步,也会失去未知的机会。
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在提出或证明自己的观点前,先站在对方的立场看看有什么可取之处,不要过早的拒绝大部分的信息,多使用“绿灯思维”,成为一个可能性思考者。
“知道”与“做到”差的不是行动,而是坚持行动。只有持续不断的行动,才能填补“知道”和“做到”之间的鸿沟。
往往自己在看到一个新知时,觉得受益匪浅,都会行动,结合自己当前的情况制定计划。但既然你行动了,为什么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呢,还是处在原来的地位?答案很简单,行动容易,但持续行动是件特别难的事。
这时就要明白,制定计划还不行,还要制定一份“跟进计划”,定期看完成的进度,以及执行时出现了哪些问题,时间安排上是否合理等进行调整,时刻跟进,然后持续行动下去。或者找到和你一样想要行动改变的小伙伴,得到一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相互督促,共同学习。
每件事都不是轻易都能完成的,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坚持的下来,不仅靠自己的努力,还需要外界的鼓励,这样行动起来就会变得更有力量。
“知道”和“做到”之间差的真不是一点两点,只有努力克服“知道”带来的局限,并坚持将“知道”践行,“做到”才会离你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