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考试?—福驹班四年级(上)第二十周小结
这周要考试了,孩子们的表情看起来很不同。有的孩子从周一就开始追着我问这问那:今天考不考?怎么考?这样会怎么样,那样会怎么样?有的孩子一进教室就开始拿出读本,各种准备,各种查字典,各种找老师确定读音……当然,也有孩子该干啥干啥,考试跟自己似乎没关系……
特意在全市小学的考试周拉开我们第一次“期末考试”的帷幕,也是希望孩子们感受到适度的紧张感,一个学期结束,希望他们能懂得对自己的学习旅程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回顾和检视,并且借此感受挑战、面对挑战并且享受挑战之后的喜悦。
“四年级的娃明显长高长壮了,而内在经过前三年的各种‘温暖’、‘艺术’、‘呼吸’和‘节奏’也垫定了相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有一定“质的”的基础。所以,他们其实是渴望证明自己的力量和健壮的——这个阶段,他们对自己看见和经历过的每件事都有了更多的看法,如果要想帮他们融入逐渐加强的意志,那么教学就需要富有挑战和活力。从生理上,孩子的自发行动会努力为呼吸与血液循环之间的关系创建一种和谐。四年级的目标就是要为十岁的孩子积极准备强烈的干劲儿以供他们带入教室。孩子们需要在学习中尽可能在每方面都得到挑战和伸展。四年级的最好箴言就是‘学习,学习,更多学习’。”(摘自四年级教学手册)
所以,我感觉让孩子尝尝考试“滋味”的时机似乎刚刚好。于是设计了五门考试:读本朗读测试、百词大闯关、古诗词测试、数学测试、读本书面测试。从这周二到下周二历时一周,正儿八经的一一“品尝”。
读本朗读测试的范围就是“本地地理版块”、“人与动物版块”和“北欧神话版块”为孩子或精编或粗选的精读读本。这几本读本也算是新的教学尝试——本地地理读本因为有然爹的给力支持所以精工细作了一下,其他两本时间和精力都没来得及,但是尝到前面的读本的“甜头”,还是粗粗的选了一些文本,配合相应的华德福教学文本随着课程的进展一份一份发给孩子,让孩子们文件夹整理好。可惜有几个粗枝大叶的娃听说要考试才把桌洞翻了个底朝天找齐资料……当然,多数娃的收纳功夫还是可圈可点的。
且看轩同学边抓墙边捣腾桌洞时,整排小伙伴出手相助的感人画面吧,尤其那个坐在旁边,相互挑剔不断的同桌宜丫头,此时一句抱怨也没有,在上课时间到了的紧张时刻当仁不让替他做最后的“冲刺”……
考试的标准有三条:1,准确流畅;2,音量清晰、舞台风度得当;3,用合适的语气表现内容。每条占一分,三分即过关。评委是全班同学以及珑月老师、刘晨老师,打分方式是“举手指”——比如举三根手指的人过半数,最终得分就是三分喽。
孩子们的识字量、朗读能力各有不同,考试可以让他们看到别人也看到自己,但是并不希望考试带给他们太多受挫的记忆,所以又多了一条“自救”的规则——若是没有过关,可以自选一篇同样来自读本中用于“自救”的文章,依然是当着大家的面朗读,依然是大家给打分,若能过关,便是自救成功。
十岁的孩子,也别指望所谓的“知耻而后勇”,能看到别人做的多好,能够感受自己的用心空间,一次能上一个台阶——能把哪怕是一篇文章从不熟到熟,并且有两次机会站在众人面前如此正式地大声朗读就算是“考得其所”了吧。
实际考试过程当中,珑月评委和刘晨评委感受最多的就是孩子们之前相互的赞美和鼓励......
周四,百词大闯关,范围是这学期习得的243个词,约五百个字。珑月老师选了一百个词大约两百个字,出了一份看起来蛮正式的卷子,要求看拼音填字,三十分钟答完,答题须用铅笔和钢笔且要注意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写字姿势若被老师提醒三次则会扣掉两分)。娃们等待卷子时,纷纷做着深呼——眼神里几分紧张几分兴奋,拿到卷子后立刻埋头写起……我和珑月老师恪守监考老师的职责严肃巡场,巡至衡身边,发现他正在用一枝红色彩铅奋力写着。我敲了敲桌子提醒他改用铅笔或钢笔,他犹豫着答应,然后开始“翻箱倒柜”……我估计这个“不拘小节”的娃一准又是不知道把笔塞哪儿了,借这个“严肃”的机会,让他感受一下自己“不经意”的后果也是好的,所以看着他随着小狗刨窝般的忙乎,脸越涨越红,最后可怜巴巴地放下桌板,无助地看着我,问:“我记得我放到笔袋里了,可是现在真找不到了,怎么办?”——我略挣扎了一会儿,还是公事公办地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反正这次考试已经明确要求要使用铅笔或钢笔!”衡只好心有不甘地盯着自己的卷子又束手无策……正在此时,邻座埋头苦写的橙姑娘桌板突然一声脆响,一枝铅笔应声飞到了衡的桌上,简单是迅雷不及掩耳,橙的笔甚至都没停一下……衡拿起铅笔如获至宝,一脸感动地连说了几声谢谢,赶紧低头写了起来……
考试还能增进战斗友谊?这是我设计考试的时候没想到的……上两个周感慨音乐会的共同战斗让社群和班级都更有凝聚力,看来,我们的确需要更多的“战斗”机会。
周五的古诗词考试,范围是这学期吟诵并且抄写到《古诗词本》上的十四首古诗。依然是珑月老师出的一份卷子,涵盖了每一首诗,全部是填空的形式:有的填诗句、有的填诗名、有的填作者。有了前两场考试的经验,这次一拿到卷子,孩子们居然笑眼弯弯地说:“太简单了……”实际答起题来,眼高手低的情况还是有的——背得溜熟,写起来五个字空俩字……这一场是答得最快的,半个小时绝大多数孩子都答完了,于是反复提醒他们耐心检查——学会检查也是考试的目标之一。
讫今为止,语文角度的考试进行完三门,还剩下周的“读本书面测试”。这周末在家复习读本的孩子会比上周多些吧?上周听说了考试,紧张归紧张,似乎都还没有复习的意识。而数学考试定在了下周一的数学练习课上,内容不仅仅是这学期的内容,更多的还是之前的所学。在数学学习方面有一个“三年”的规律:第一年是介绍,第二年是练习,第三年是精通。所以,今年刚学的到这些分数和除法竖式的内容并不是练习的重点,能认识能理解,适合地复习加深理解就可以。
这一个周,刘晨老师每天会在主课当中给孩子们上半个小时的数学复习课,加上周一的数学练习课,这周六次数学复习,总得来说效果还是蛮好的。刘晨老师是科研工作出身,对待教学也有他的严谨和勤力,这是我很欣赏也是很放心的地方。这样的年轻人是值得多花点心血去支持和帮助的,所以每次备课、上课之后,我们都会坐下来一起讨论一下得失利弊,而他的思路也常常给我很多启发。他的幽默轻松让孩子们很快就接受了他的课堂,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磨合,课堂氛围还是很好的——待到下学期的数学课堂,我会慢慢撤出来,但愿他们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也能保持这样的师生愉悦。
为了避免孩子们第一次用卷子考数学会不适应,刘晨老师特意在这周末出了一份减量一半的数学模拟题做为作业,让孩子们自己计时熟悉一下题型。嘉看了作业之后特意过来跟我说:“王老师,这份作业跟公立学校的考试太像了!”是呀,我转而对全班同学说:“我们就是要爱之帆的题也能做,公立学校孩子能做的题也能做,把该收的宝贝都收好了,换啥花样咱都能所向无敌,对吧?”——孩子们听了微微笑着,眼睛里还是不确定的神色,我期待也确信,明年的这个时候,他们的神色一定会更加自信更加有底气!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考试?原本,从一年级的晨圈展示到每年两次的戏剧表演,孩子们站在舞台上,面对那么多老师同学和家长,能够相互配合完整表达,从台词到对主题的理解以及肢体、表情的控制,已经是对孩子们的成长一个很好的检视了,为什么还要再落到纸面上去“考察”呢?
最初,这群四年级的娃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的确是日新月异地在增长。本地地理版块和动物版块的时候,让老师觉得很多时候是可以依靠他们的——尤其是动物版块,他们的知识面和钻研精神令我自愧不如,他们也不吝“赐教”,下课常常有一群小老师主动围到我的桌前,给我出题或者给我普及点新知识。“小鱼王国”里有什么新鲜事也一定拉我过去看一看,好像他们强了,我弱了,反而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了——这就是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从而由自信而来的从容吧?
但是,我也常常感觉到,他们对自己认可的同时又不太愿意去看到自己的短板,要求和指责更多是朝向别人的,轮到自己的时候,一面愿意显示自己的所长一面又对自己力所不及之处颇为忌惮,所以有家长会告诉我说自家的娃说不得,一说就恼,就是个:不要你管!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四年级的娃或者说爱之帆的娃生活太丰富了,探究精神不缺,各种兴趣点也不缺……爱之帆的课堂上各种知识点的引入大多够图景也够情感,孩子们乐于吸收,但是吸收之后的重复性工作就没有那么大的“兴头”了。而学习并不是只有“兴头”就可以的,到了四年级,是要尝尝啃硬骨头的感觉,就像北欧神话中与恶劣条件斗的巨人,与巨人斗的诸神……并不是兴致所致,且要咬牙坚持的复习、练习才能调度出孩子们的意志力!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所长,也能正视自己的所短并且包容他人的不足?如何让孩子有动力去复习去练习?考试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是“考试观”的竖立是前提和更重要的目标!某些娃的排斥和紧张,某些妈的焦虑和不安,哪里来的呢?——“考试观”使然!
从周一就有孩子来找我各种“算账”和不满,于是周一的主课上,我用了四十分钟跟孩子们讨论了考试的话题:为什么要考试?孩子们回答的真好:为了看看自己哪里没学会,看看哪里还需要多练习……也有的孩子明确说:可是考试太累了……这句话真是戳中了我,我心里的确是有这个声音:如果让孩子以为爸爸妈妈送自己来爱之帆就是为了逃避“累”和“竞争”,那我们真是做了件太错的事!所以,我问孩子们:爬山累不累呀?永远留在山脚下好不好?若爬山,爬一百步很容易,可是到不了山顶,看不到最美的景色,要坚持爬到山顶累不累?值不值得呢?为什么爬山会觉得累,有时候会觉得害怕?平时没有爬过几次,天又快黑了,又是一条没走过的路,还没有同伴,这时候去爬山,当然是又累又怕又危险啦!但是,若是经常锻炼,常常去爬,熟悉了每一条通往山顶的路,一大早就出发,还有好多同伴一起,还需要害怕么?还会累么?
所以,我想让孩子知道的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的路上就是要一步一步扎实而行,课堂上老师给到的“宝石”要认真收到自己的行囊中,还要经常清点时时擦拭,不要等到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两手空空。同时,前行的路上是要有同伴也要有规划的,不是踹掉别人就可以胜利,而是要一起相互鼓励相互陪伴一起度过那些时而艰辛时而美好的阶段。有的孩子很聪明,学习领会的能力也很强,但是这也让他们有了“偷机取巧”的“资本”,作业和练习都有好多的敷衍糊弄,这次百词大闯关,马上就见了分晓,得分之低,远远赶不上班里某些小慢慢……这是我最痛心的情况,所以我假设了北欧神话里的图景:诸神为自己打造武器时,用心锻造反复锤炼的也许会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用了小聪明随随便便打两下就有个兵器样子,或者干脆沿路捡点木棍充数,一旦真正的战斗爆发,谁的武器能保护到自己呢?
我想让家长们知道的是:考试不是用“窥探”和评判孩子的,不是多一个说教甚至指责的机会,一次考试成绩什么也代表不了——立于世上,凭借的是一生的平均分!我们要一起做的是让孩子感谢考试:考试能让我们有机会拾遗补缺,做更好的自己!考试不是为了给别人看也不是为了与别人比较,而是让自己更了解自己,给自己一个努力的方向、一个进步的机会!所以,请不要试图探听孩子们的分数,我们约定了好,分数只给老师和他们自己看,家长不会从老师嘴里得知分数,他们自愿选择告知还是不告知;同学们之间也不会公布分数,自己可以选择告诉别人,但是不能勉强别人一定告诉自己。
早早的,孩子们就开始就寒假作业跟我“讨价还价”,希望少点再少点。我告诉他们,我布置给大家的作业不会多,但是你们通过考试给自己“挣”的作业就不一定了,全看自己,哪一门需要多练习,那就多给你一点作业去练习,你会感谢自己的!百词大闯关结束之后,一个最不“待见”作业的娃一脸被“烤糊”了的哀怨表情,边收拾东西边黯然地说:“我会感谢自己的……”
行啊,且不要求娃们心里多情愿,有这个角度有这句话,为师也足够欣慰了……若没有考试的由头,有几个娃肯自发再去翻翻自己的主课本?有几个娃愿意回过头来练习练习学过的字词或算式?春天不下力,秋天怎么可能一片金黄?学习可以不痛苦,但怎么可能不辛苦?
这一个学期,我用每周一篇几千字的小结来让每一位家长看到课堂理解教学,其实也是为了调度自己的意志力,让这份坚持化成看不见的影响带给孩子们——四年级的娃不会听你说什么,你用了多少心,使了多少劲,他们都感受的到,若想让他们还当你是权威,还买你的账,实打实去做吧,靠一时兴起或言行不一别想说服他们!这个学期二十一周,接近十万字的教学总结,我做到了!然后,我可以要求他们同样勤奋!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当中的一句话也许是做出这次考试决定的缘起:“为学生的利益而考察,依据考查再打算增进学生的利益,那才是教育家的存心。”
对于孩子来说,你我都是教育者,希望我们都称职。
下面是珑月老师的回顾和小结,大家看看,从另一个角度是不是能感受到同样的呼应?
珑月老师小结:
本学期初一个月的木工课以后,孩子们相继经历了篆刻、鹅毛笔、泥塑等细致工作,12月份木工课再次回归了,这绝对是可以让人暖和起来的工作。捡木头、锯木头,磨木头,都是需要全身运动的有难度的且不断重复的工作。砂纸打磨的工作也是为下学期的木工课做准备。
第一周,带孩子们去后山找寻原木,本期望是两人一组找一根手腕粗的木头就行了,没想到大部分孩子们找到的是大腿粗的,而且是木质非常结实的槐木。我与每个孩子确认,你确定这么重的木头可以抗回学校吗?确定可以把这么粗的木头锯成一片片?每个孩子都非常确定,一定可以完成。他们一点都不想去锯细细的木头,粗壮的木头才有挑战性。
回到木工房,个个“磨刀霍霍”。再次示范了锯木头的方式,孩子们开始工作,因为原木太粗,无法用U形夹固定,孩子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有人负责固定木头,有人负责锯木头,然后交换工作。2节课很快结束了,木头只锯开了一点点。之前带他们练习的都是软松木,粗壮的槐木让难度跳级了。
接下来的两周一直是这锯木头的工作,每周一次连堂80分钟。最初的那一根根槐木终于被锯开,切面如同一朵花瓣。陆续有很多片木片产生。也有孩子选择的是细一点的木头,并选择了斜切的方式让切面尽量的大。或者选择细的木头尽量多的锯出一片片的圆形木片。这超出我最初的预期。孩子们自己挑战了自己。
学期初不太喜欢锯木头的两个小姑娘这次也工作得乐呵呵,最后一节课天气寒冷,我安排她们在教室做打磨工作,但她们竟坚定地坚持到木工房锯木头,因为自己的木片还没有锯开。
最后两节课的工作是用砂纸打磨他们自己锯下来的木片。宣布工作内容时孩子们觉得无聊极了,他们早就打磨过木蛋了。但是为了下学期以及更高年级时我们能完成更好的作品必须要练习基本功,比如做黄油刀、发簪、勺子、盘子或者木刻小人、动物、乐器,还有起航班正在做的木凳,没有一个工作不需要打磨。如果没有打磨会怎样?我给孩子们展示了我做的木盘、木勺、黄油刀、木剑。用4个型号的砂纸打磨过的黄油刀、木勺非常的光滑,孩子们拿到后轮流地放在脸上蹭,“哇,好光滑。” 但是,只用了一个型号的粗砂纸打磨过的盘子就是粗糙的手感,孩子就只用手摸了摸。只是用刻刀削完,用矬子挫平但是一次也没用砂纸打磨的一柄刀就是更糟糕的手感了,孩子们几乎不敢摸了,怕木头刺。事实证明,和孩子们工作绝对不能靠嘴说,还是得事实服人啊。接下来的打磨工作就带劲多了。因为孩子的能力还不够,所以锯下的木片切面不光滑,凹凸多,所以打磨工作也是相当费劲的,先用锉刀再用粗砂纸,再用细砂纸。 下课时,已有孩子把自己的槐木大木片打磨的像镜子一样光滑。
昨天有孩子问我下周三能不能继续打磨,下周三可是戏剧展示时间了,这学期就到这里。
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加工这些木片,制作成小小的艺术作品。然后就可以学习使用刻刀了。孩子们对刻刀向往已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