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空间里流逝,空间在时间里变化。
与此同时,时间把我悄然带到了30岁的轨道上,空间把我已然限定到了比较固定的几个地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阅读一篇文章的时间越来越短了,短到扫过一眼就关闭了或者草草地点击收藏了,心想等有空了细细再看,结果收藏的越来越多,后面再也没点开过。
知道有时间要跑跑步、健健身,也不知道收藏了多少健身动作指导,然而有的健身动作尝试过一两次可能就觉得不合适自己,大部分也仅仅是收藏了而已,每天仍然羡慕着别人的身材和充满的活力。
曾经说好的要加强自己写作、摄影、外语、户外运动等业余爱好的水平,可每当休息的时候,都用来补觉了,或者回过头掐指算算好像什么也没做。
曾经在品牌、市场、互联网、商业模式、股权、财务、法务、HR、战略等方面阅览书籍,做笔记思考和提炼,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水平,然而现在常常觉得上一天班觉得很累,平时也很忙,有时还要加班,回家了只想看看美剧、听听音乐、刷刷朋友圈和头条。
身边有银发悄悄爬上头捎的父母长辈,还有爱人和孩子,有时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少得可怜,甚至比不上与几个认为很重要朋友的一顿饭或一场酒的时间。
……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等有空了”是不会有空了,很多事情当下没有做的以后也基本上不会做了,所以20岁时在感叹以前上学时的遗憾,30岁时在感叹20岁时的遗憾,如此重复遗憾。
假如你欺骗了时间,欺骗了自己,时间马上就反过来啪啪打脸。
Flurry 的研究与 eMarketer 的研究同时指出,手机每天偷走我们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也就意味着每天有4个小时以上的零碎时间是被手机绑架了。 从而给自己的感受是,每一个时间都在忙,实际上很多时候是虚假繁忙,碎片化时间大量浪费,大量的碎片化时间没有产生价值。
有人说,人与人差距的拉大就在于业余时间,同样一天24小时,身边有的朋友就多读了个博士学位,有的学会了好几门外语,有的完成了数十万文字的写作,有的成为了某些专业学会或协会的会员,有的组织参加了数十场公益活动……
有歌词说: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是这把无情刻刀的磨刀石。
30岁了,我们是否就手握保温杯,泡着枸杞,变成中年油腻大叔或大妈?
30岁了,我们是否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任凭时代的洪荒淹没?
30岁了,我们是否就这样打发着时光,在等待中等待变好?
30岁了,我们是否就这样一眼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
我想,我应该反思,我30岁以后的日子应该不是目前这样的,时间不仅仅花在工作、吃饭、睡觉和手机上。
应有自我追求,要有自我要求,必有自我实践,须有自我反思,定有自我坚守,终有自我实现。
花点时间在装扮自己身上,清理干净自己的胡须,理顺自己的头发,提升穿衣搭配品味,让自己看起来至少干净和精神。
花点时间在阅读上,把收藏的书单让它晒晒太阳,把书单上的一本本书有计划地阅读完,做好笔记、提炼、分析和总结,让精神世界更丰富饱满,让自身认知更宽广深厚。
花点时间在锻炼身体上,让自己持之以恒动起来,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增强活力,保持健康,健康才是干“革命”的本钱。
花点时间在思考上,思考事物的“道”和事物发展的逻辑,思考当下的生活、工作,反思自己的过错,规划自己的未来,改进提升质量,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而不是一个“盲从者”, 我特别喜欢富兰克林的一句话:“命运的变化犹如月之圆缺,对智者毫无妨害。
花点时间陪伴家人、亲友,尽量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无效的社交,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家人的陪伴和孩子的教育上,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 花点时间在文学、艺术、美学、诗词、音乐、书法上,提升自己的品位、气质与谈吐,让生活有更多的仪式感、精致感和艺术感。
……
总之,要把有限的宝贵的时间花在美好的事情上。
不低头不抱怨就没有了悲伤,所以不要抱怨自己没时间,自己太忙,自己太累,自己没条件,如果我们没有做过切实的努力和付诸行动,我们连抱怨的资格都没有。
《大学》里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树立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追求,对自己自我要求,自我赋能,自我驱动,自我组织,自我激励,以实现自我升华。
但愿我们再次听王铮亮的歌《时间都去哪了》的时候,我们都能像苏轼诗里描写的那样“万里归来顔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从博海中读书,与肝胆者同行,愿结交有识之士煮茶论道,VX:五三二零三七零八三(小写数字),添加时请注明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