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习得想要学习的技能(初稿)
做事有些拖延,脑图下午做出,文字稿有的东西没写出来,还有视屏没有整理出来,
道与术道:终身成长
认知边界,破界,
刻意练习,
术:
检测:招数,懂劲,神明
在我们学习技能前首先要有思维的正确认识。首先推荐一本书<终身成长>,
两种思维模式之下的不同生活
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很显然,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在拓展自己的过程中感到兴奋不已。那么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在什么情况下能有这样的感觉呢?在事情尽在他们掌握中的时候。如果事情变得具有挑战性——当他们感觉不到自己聪明且富有天赋的时候,他们就丧失了兴趣。
即使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失败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它并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你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
塑造你的思维模式
你属于哪种思维模式?回答以下关于智力的问题,阅读每一条并判断同意与否。
1.你的智力属于你比较基本的特质,很难做出很大改变。
2.你可以学习新事物,但你的智力水平是无法改变的。
3.无论你的智力水平怎么样,你总是可以大幅改变它。
4.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对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问题 1 和 2 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3 和 4 则反映出成长型思维模式。你更同意哪种思维模式呢?你可以是两种思维模式的混合,但是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其中一种。
1.你是某一种类型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改变这一点。
2.无论你是哪一种人,你总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既定类型。
3.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做事,但决定你身份的最重要的特质并不会真正改变。
4.你总是可以改变决定你身份的基本特质。
这里面,1 和 3 是固定型思维模式,2 和 4 反映出成长型思维模式。你更同意哪一项?
这和你之前关于智力方面的答案有区别吗?有。涉及你智力时,你的“智力思维模式”开始起作用;涉及你的个人能力时,你的“个性思维模式”就开始运作了——个人能力指你的独立性如何,合作能力如何,社交能力如何,或者是否有爱心。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你能否提高自己。
以下是围绕思维模式进行思考的其他方法:
·想想你认识的某个沉浸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之中的人。想一想他们是怎样不断证明自己的,以及他们对错误和犯错怎样高度敏感。你是否想过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你是不是也一样?)现在你可以逐渐理解其中的缘由了。
·想一想你认识的某个擅长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一个认为重要特质可以被培养的人。想一想他们应对障碍的方法,想一想他们用来自我提升的手段。这些方法你是否喜欢,是否会用来提升你自己?
把你自己放入固定型思维模式。这时,你的能力受到了挑战。你是否感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你身上?你能否看到老师对你进行评估的表情?感受这种紧张的气氛,感受你的自尊正在颤抖摇摆。那么你还会有别的想法和感受吗?
现在,把你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中。你是一个初学者——这也是你会在这里的原因。你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学习,你的老师是你学习知识的一个资源。感受那种紧张的气氛正在远离你,感受你的思维变得活跃。
我想告诉你的是: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我们发现人们对能力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另一种则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
进入一种思维模式,就如同进入一个新世界。在其中一个个人能力固定的世界里,成功需要你证明自己的聪明和天赋,证明你自己的价值;而在另一个能力可以改变的世界里,则需要你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
成长思维与固定思维的最大区别在于;如何看待失败?
<伤仲永>
方仲永 固定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伤仲永
宋代: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人们一旦相信个人能力固定不变,便经常会处于危险当中,害怕失败会给自己打分。失败可以永久性地定义他们。也许他们很聪明很有天赋,但是这种思维模式似乎剥夺了他们应对问题的才能。
当人们相信自己的基本特质可以得到发展的时候,失败虽然很痛苦,但是不会给他们下定义,而且如果能力可以拓展,如果改变和成长还有可能,那么通往成功的道路依然有很多。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眼中,努力是有缺陷和不足的人需要做的。当一个人已经知道自己有缺陷,那么努力不会给他带来什么损失;但如果完美无缺正是你的与众不同之处——如果你被外界认为是天才、人才或者具有某些才能,那么你会损失很多东西。努力会贬低你的价值。
为什么努力如此令人恐惧?
有两个原因。第一,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了不起的天才不需要努力。对努力的需求会给你的能力笼上阴影。第二,它让你再也无法去找借口。如果没有努力,你可以说“我本可以[此处随意填空]”,而一旦你努力过了,就不能再这么说了。
二、我们的认知有限,随着学习不断扩展。比如你对世界的认识,上学时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到了工作以后,大多数人止步了。由于他的接触范围狭小,也不怎么学习,所以,认知会一直停留在一个范围之内。举个例子,我的炒股生涯,06年开始学习,学了10来年的技术分析,什么k线,道氏理论,指标分析,波浪理论------,各种技术都学过,在牛市中都好使,熊市什么都是很扯,去年年底开始重新思考,为什么?然后看了大量芒格和巴菲特的著作,今年加入混沌学习,听了任泽平的课,豁然开朗,因为以前的技术分析让我发现长线投资是稳定的,(不过道氏理论也提到过,只是一直追逐短线或者中线的操作,牛市赚,熊市赔,10多年就是陷在这个循环中)。任泽平提到的宏观分析,太让人佩服了,人口红利,地产红利等等。
可截视屏播放(善友教授关于认知2017年年中大课《认知边界》,任泽平关于宏观分析)
以上是我的一个认知破界过程。
三、刻意练习,推荐<刻意练习-如何成为大师>
其实上面的三个认知是相互联系的,刻意练习的前提是你要有终身成长的思维。
这里给出最重要的几个方法:
1走出舒适区,不断刻意练习
舒适区是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2找个一个好教练,这个绝对重要,大多数人忽略了这个,
3保持动机
术:
1,找导师。根据道的指导,我们第一件事是找到你要学习的技能方面的专业人士,并拜其为师。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付费学习,比如我今年参加的阿何私房课,给我在新媒体方向打开了认知边界,否则还是在四线城市搬砖的思维。比如加入混沌大学,在思维和认知上打开了认知边界。
2.组队学习。因为学习是反人性的,自己学习,绝大多数人坚持不下去。在混沌和私房课认识了好多同频人,有好多学习的小组。例如裂变实验室,这个思路非常好。
组队学习是一个提高效率的好办法,
3.实战。实战是最快的办法,实战我们面对最大的问题是不敢做,比如,今年发现演讲居然如此重要,但是还是开不了口,所以出了非常多的演讲课,上那么多课,不如去参加一次演讲。
4.还有就是对好案例的拆解:
推荐一个最好的案例:《大锤的十倍速阅读》,
裂变实验室的案例
如何验证,一个技能的习得,我们可以用太极拳的三层境界来看:招数,懂劲,神明。三个是依次递进的关系。招数必须是正确的方法一直练到运用自如,懂劲是通过推手感知对方发力,而达到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神明境界最高,我的猜测是类似于第六感,超出了推手,不用接触就知道对方如何使力
逻辑还是有些乱,所以先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