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有一些矛盾。“安稳”是因为不折腾,不折腾求得安稳,在我们的血液中早已烙下了这样的痕迹。那怎么成了“不断折腾,求得安稳”了呢?
很简单。我们首先明白一个道理,所谓的“安稳”是指什么。当外部环境风平浪静时,不折腾自能安稳,岁月静好是也。
当外部环境风波诡谲,动荡不安呢?随着环境,随着大势的浪潮起起伏伏,人生的航船想要“安稳”,是不是也需要更改一下策略了呢?
很显然是的。现在早已经过了暗流涌动的时刻,滔天的巨浪不断冲击着现有的一切。很多人先知先觉,成了弄潮儿;有些人后知后觉,赶紧跟上;更多的人不知不觉,直到付出惨痛的代价。
一朋友很喜欢日本。问:喜欢日本什么?答曰:喜欢日本产品的质量,从而推知日本人肯定都是非常靠谱的人。评点:这个人肯定没有看过《菊与刀》。喜欢日本,就喜欢樱花;然而日本人的精神象征是菊花,精神气质是武士道精神。这些东西无一不有着深刻的矛盾性、极端性在里面。依托于浅层认识的“喜欢”,不过是一时的情绪而已;真正的喜爱,是建立在深刻的了解之上的。
同样,艰苦的进化过程,让人类都偏好更安全的环境。于是,表面看起来,外界还没有动荡到一定程度,那么就可以抓住最后一张船票,向体制内、往大公司献出自己年轻的岁月,只为求得一份安稳。
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这样的选择却也非常害人。为什么?正因为外部环境的动荡,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所以,一些脑筋不那么好使的人,才想要通过赞美“皇帝的新衣”来获得认同感,以及由认同感生发而来的安全感。
如果外部环境很平和,人们对于安全感的需求会这么强烈?市场竞争会如此血流漂杵?
明明知道外部环境很是动荡,变革大潮已然打来,还希望栖息在宁静的小港湾,谋得安身之地。这种妄念,不知道要在何种惨痛的代价之下,才能打破。
只有随着外部世界不断折腾,试图寻找变动的规律,加入时代的大浪潮中,才可能争取到一席之地,才可能获得安稳。这就是“不断折腾,求得安稳”的由来。
一朋友在工商银行上班。他自得于“工商银行”的金字招牌,肯定不会倒闭,所以可以安心地在里面混日子。我笑一笑没有说话,我并不愿意打破他的幻想:工商银行不会倒闭,不意味着它不会裁员,更不意味着你不会被解雇。况且,工商银行真的不会倒闭?八十年代的通用电气何等宏伟?历史的车轮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碾向同一个车道。
既然那么多人选择了“岁月静好”,哪怕不久的将来会被生活给拍死,也不愿意选择“不断折腾”。后者尽管会伤痕累累,但总还活着不是,只要活着,就有翻身的机会。这个选择的背后,是不断折腾这件事本身非常困难。
需要克服的人性弱点太多。安全感、脆弱的理性、外部环境的影响、急功近利……无一不在阻劝我们:回来吧,回来吧,平平安安过日子就好,不要那么折腾。
这种种因素,就像是一个个筛子,不断地把不符合时代选择的人筛下去,乃至于最后落在上面的人,哪怕仅仅是为了争一口气,也将获得莫大的馈赠。因为事实从来不看动机,事实仅看结果。
对于一个概念的细微差别,就能够影响人的一生。我们怎敢不重视细细体察这些概念,以及依托于概念之上的选择呢。
想要求得安稳,只有不断折腾。停止折腾的那一刻,只能是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不管肉体是否消亡,精神也必然是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