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的宽容不是容忍,而是容纳。这有别于伦敦的Bricklane的另类诡谲和Camden Town的朋克前卫,而是一种流淌于拾光里的自由,也是国内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也不具备的包容力。
这里你可以被路过的穿戴奇特的嬉皮青年大声夸赞“you look amazing”,也可能被某个奇怪的流浪汉在便利店里被要求给他买一瓶饮料。如果这个世界上合理却又无聊的事情已经足够多,而这里就是冲破循规蹈矩的乌托邦。无论你走在哪里,做任何奇怪的事,都不会让人对你另眼相看。反倒是当地人,会在闲暇之余,用他们善意包容的理解力去认识和体会不同人的别样世界。
SOHO区的迷人,从一顿“小意大利区”的造型奇特的Brunch开始,而走遍小巷,你遇见的看见的听见的更多是对人生的热忱和对生活美感的企盼,让你再也没有理由去在意去顾及那些来自外在的不善意与不理解。
我在Madison Ave.的拐角处巧遇了一家叫Eden Fine Art的画廊,透过外面的玻璃看它的内部,白色的墙和花哨但又充溢童趣的艺术雕塑和装置相得益彰,不显得浮夸却让人觉得妙趣横生,让人有一探究竟之心。走进内部,浸淫艺术家的一颗匠心独在,你会发现在这五彩斑斓中也有很多的细碎柔情,纽约客有的不仅是坦然也内心的温柔乡。
我在Soho接近Greenwich village的Thompson街远远望到一家Stella Dellas Vintage店,抱着对于古着的热爱我欢欣地走了进去。店老板一声清亮温暖的“Welcome”以后,再无打搅。没有国内几家为数有限的古着店老板高冷的姿态,没有你碰了他们的“尖儿货”“孤品”却没买的不予理睬,一切都是耿直又舒适安然。
我也曾在街角看到一个钢琴家直接搬了一架钢琴在路边,戴着墨镜唱Fly me to the moon,街边众行人也都在忙碌的赶路中慢慢地放慢了脚步,随着他一起唱起来。更多的是一个个支着画摊写生、作画的画家们,他们有的静默如谜、有的热情好客,大叫着“Come here guys!"一副我的作品你不买不看就亏大了的自信。
也许纽约的艺术家们性格特质各不相同,但有那么一点相似的是:他们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出任何天马行空、特立独行的作品,却也安心坚信于自己的作品能够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这大概是纽约艺术群体的特色之一,也是最吸引人来到这里,并尝试沟通融入并了解他们内心状况的通道。
“Do Everything You want”,在这里没有人会被人轻易Judge,更没有人会被轻易“贴标签”,你只是follow your heart做任何你能做好的事情而已。过去,我也曾经怕和别人的不一样会为自己带来麻烦,会为他人带来不悦,而现在,却任由酷爱购物的旅伴去拔草她的心愿,我自己执着于流连于西村东村的各个小艺廊和博物馆。甚至于当下,周遭的同事们在隔壁屋聊着他们的家长里短,我却在这边的键盘上敲打着这篇游记而不觉得有丝毫不妥。这世间人千千万,最难读懂的不过是自己,在秋天这个开始清醒也开始积蓄的气候里,是时候让自己变得神清气爽、欢欣鼓舞地做些没有尝试过的新鲜事了。热衷于体会同一时空却不同地点的人,生活状态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仿佛在短时间内,活了很多人的人生。(待续)